作品高约60厘米长约60米
临汾新闻网讯 一把剪刀,剪不出金,也剪不出银,却能剪出人生的价值。
“万安姑娘”李福娥年近耄耋,本该在家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可她却偏偏闲不住,全情投入到祖传的剪纸技艺中。她的一双巧手剪出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剪出了流传于平阳大地的传奇故事,更剪出了自己的美丽人生。
日前,记者在洪洞县万安镇万安村见到了李福娥。此时,她坐在床的一侧,一手握着剪刀,一手抓着红纸。只见,她的双手上下飞舞,剪刀左右游走,纸屑随之纷纷落下。不过两三分钟,一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奔马出现在记者眼前。这对她而言,不过是雕虫小技。
“年轻时,我忙于生计和照顾儿女,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剪些窗花过过瘾。随着儿女长大成家,我也闲了下来。他们对我孝顺有加,支持我重拾剪纸爱好,丰富晚年生活。”再次触碰心爱的剪刀,李福娥暗下决心,要剪就剪一些有意义、有内涵的作品,将平阳大地的厚重历史文化传播出去。”早在多年前,李福娥就有一个想法,将虞舜的故事通过剪纸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在儿女的支持下,她循着历史的足迹,多次去洪洞县的历山村、羊獬村、圣王村,临汾尧庙,吉县人祖山及运城舜帝陵、永济舜都蒲坂等地采风,搜集有关舜帝的传说和故事,并将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对李福娥而言,创作剪纸作品,最难的不是手上的功夫,而是创意。
如何更好地还原舜帝一生,如何更好地体现人物形象和性格?她苦苦思索,决定以尧王、舜帝、娥皇、女英等历史人物为经,以他们的活动圣地羊獬、历山、万安妫汭区、国家堡为纬,在重信史、讲民俗的基础上穿插一些传说。
每创作一帧画面,要历时六天。李福娥遍查史料,设计场景和主人公的服装、配饰时尽量还原历史、尊重历史。为了让手中的作品“活”起来,她极为注重细节,细微的地方全部用小刀一一刻画。例如,舜的后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有意放火烧死舜时,那凶猛的火势、烧毁的门窗、摇摇欲坠的房屋等,给人一种“现在进行时”的感觉,眼前仿佛正在上演一部连续剧。
期间,李福娥乳腺癌复发,不得不赶赴北京动了第三次手术。身体刚一恢复,她又返回家乡投入到紧张的创作中。她凭借一颗仁爱的心、一双灵巧的手、一把锐利的剪子、一把锋利的小刀,历经一年六个月完成了以“虞舜传奇”为主题的高约60厘米、长约60米的剪纸连环画巨著,完美演绎了舜生诸冯、尧王访贤、舜耕历山、有虞二妃、德配帝舜、妫汭芳型、走亲习俗、上古遗风等历史典故及民俗传说。
这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剪纸长卷,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前不久,在“三月三,接姑姑迎娘娘”走亲民俗活动中,李福娥郑重地将自己的心血敬献于万安昭阳宫娘娘庙,为古老的庙宇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多年心愿,一朝成真,李福娥倍感欣慰。但是,她的梦想不仅仅止于此。她坚持通过剪纸艺术来弘扬尧舜文化,将娥皇、女英二位娘娘的懿德发扬光大,使尧舜二帝的大仁、大爱、大慈、大善重放光彩。
记者王隰斌 李静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