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村入户,向村民宣传扶贫政策;他多方协调资金,为村里建设蘑菇大棚、成立农机合作社,使北掌村激发活力、焕发生机。他就是汾西县水利局驻村“第一书记”蔡源龙,村民们说——
他让咱的日子有盼头
临汾新闻网讯 8月22日,记者来到汾西县对竹镇北掌村,跟随着“第一书记”蔡源龙的脚步,来到贫困户李金虎家。李金虎多年患有心脏病,3个孩子还在上学,没文化、没技术、没家底,五口人住在一间20平方米年代已久的老窑洞里。“多亏了蔡书记,娃上学有了助学金,咱有了金融扶贫贷款,还有危房补助金。他协调的扶贫资金,让咱农民享受到了扶贫政策、看到了希望,咱的日子有盼头了!”李金虎欣慰地说。
北掌水库为中部引黄工程,位于汾西县对竹镇北掌村南掌河,工程建成后,可为汾西县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图为蔡源龙与村委主任李耀红查看北掌水库的工程进度。
北掌村辖北掌村、南掌村、野村3个自然村,共271户870人,党员50人。全村以种植玉米、杂粮为主,2016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195人。如今,已完成整村脱贫。
蔡源龙经常组织村“两委”班子和党员干部召开村民生活会议。他说:你对村民一分好,他们就会回报10分。我们要多为百姓干实事、好事。”
两年多,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蔡源龙紧抓宣传,把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扶贫政策落实到千家万户,同时还确定了“大户带动、贫困户参与、扶贫贴息贷款到位、扶贫效益到户”的“股份制”模式。协调扶贫资金,鼓励村里开办农机合作社,带动20户贫困户脱贫,启动食用菌种植项目,建造5座蘑菇大棚,带动40户贫困户脱贫;积极协调县水利局,建造南掌村石桥,方便村民出行;完善村卫生所建设项目,解决村民看病难题;协调光伏发电扶贫项目,让集体经济“破零”;对接2016年北掌水库工程,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使贫困户进行劳务对接,有了长远收益……这一件件实事,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大家都为村里有这样的“第一书记”称赞叫好!
蔡源龙经常前往光伏发电基地擦拭光伏板、查看发电情况。光伏发电的收入,一部分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一部分用于8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贴、大学生上学补助等公益事业。
村党支部书记王旺生说:“蔡书记自从来到咱们村后,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如何让百姓脱贫中,他走村入户,给大家讲政策,鼓励大家脱贫,一件件实事、一个个项目都体现出了他的真情付出。蘑菇大棚和农机合作社,解决了60户贫困户的脱贫难题。如今,我们村脱贫了,群众看到了希望、有了自信。相信在蔡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村会变得越来越好!”
北掌村和南掌村一河相隔,但一直以来没有桥,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出行,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此,蔡源龙多方协调资金修建“南掌村石桥”,使得村民多年愿望得以实现。
“越岭翻山荒径远,嘘寒问暖农家院,闲话家常谋善策,田头规划光明景,催马扬鞭日月新”是蔡源龙工作的真实写照。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继续担任北掌村的“第一书记”。对于下一步的发展,蔡源龙计划借着北掌水库的“发展东风”,解决全县的农业灌溉难题,进一步发展休闲乡村旅游,带动北掌村的全面发展。
村民李金虎全家五口人住在年代已久的老窑洞。蔡源龙得知这一状况后,为李金虎一家申报危房改造资金。李金虎高兴地说:咱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记者 王婧 郑远飞 实习生 高望晋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