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眼前虽然一片黑暗,心中依然光灿灿。虽然离开了爸爸妈妈,我在这里找到了家。书包装着笔和纸,盲文书上摸世界。校园生活真精彩,这里又是一个家。爸爸妈妈放心啦,我在这里也有家,好好学习我会长大,学好本领报效咱国家!”优美的歌声中,有动人的父母之爱,有师生之情。
这首歌的演唱者及主人公是临汾市特殊教育学校盲班学生陈琴,今年14岁,是个不幸的孩子,一出生就没有眼球,她的世界从一开始就是黑暗的,从来没有见过爱自己、自己爱的人是什么模样,从来不知道世界的五彩缤纷是什么模样,并且,由于家庭贫困,2013年才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到特殊教育学校就学。
这首歌的词曲分别由郭高升和韩慧丽夫妇创作。
韩慧丽是特殊学校盲班音乐教师,山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2002年,她从所进修的中国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就到特教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开始接触盲童学生,十多年来,给了这些先天不足的孩子母亲般的关怀。她的爱人郭高升毕业于某所部队院校,是一位部队转业干部,后转业到山西压缩天然气集团临汾分公司工作,原本没有接触过音乐专业,后来在韩慧丽的影响下,逐渐对音乐有了兴趣,闲暇之际,学学乐理、拉拉二胡、吹吹葫芦丝,一家人其乐融融。
夫妻二人共同创作歌曲《盲童的家》背后有一段感人的故事:陈琴的家在蒲县大山里,2013年,陈琴的父母把她送到了临汾市特殊教育学校上学。临分别时,她的爸爸妈妈舍不得从未出过家门的孩子,忍着泪水千叮咛万嘱咐,放心不下,而陈琴当时的方向感还不强,所以,从始至终都是反方向对着爸爸妈妈挥手告别……”这令人心酸的一幕深深地留在韩慧丽的脑海中,回家后她忍不住对丈夫说了那种酸楚的感觉。夫妻二人对此感触颇深。
韩慧丽曾经在学校附近住了两年多时间,孩子们经常去她家,她的爱人也经常到学校,对她教的每一个孩子都十分熟悉。对他们的生活也多有照顾,一次闲聊时,夫妻二人偶然聊到,孩子们学音乐总是唱别人的歌,何不自己创作一首?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些学生,想起了当年那令人心酸的一幕。
经过在学校两年的学习,勤奋好学的陈琴如今活波开朗,生活自理完全没有问题,可以熟练掌握音乐盲文乐谱,学会了拉二胡,吹笛子、葫芦丝和口琴,还练就了百灵鸟般的歌喉,她的爸爸妈妈也十分欣慰,回想起她的变化,韩慧丽夫妇当即决定创作《盲童的家》。
由于有着共同的生活感触及感情积累,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一人作词一人作曲,《盲童的家》新鲜出炉。“希望能通过这首歌感谢那些为了孩子们的成长付出无数心血的同仁和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抚慰时刻惦记孩子们的家长,并祝愿所有的残疾学生身残志坚,自立自强!”
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张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