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郭晨:追梦小工匠与“金缮”的美丽邂逅

2017-08-23 09:19: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一次邂逅,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方寸之间,是他的修行之地;

筚路蓝缕,只为心中的那份向往——

追梦的“小工匠”

  美丽邂逅

  郭晨,30岁,毕业于山西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工程监理专业。毕业后,他去天津实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短短一年,郭晨便一次性通过考试,取得了二级建造师资格证。2012年,郭晨因父亲身体的原因回到临汾,原本想在建筑工程领域大展拳脚,可实际工作中,他却发现工程监理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常年在外漂泊,交际应酬非常多,感觉不适合自己的性格,心中总有迷茫、不踏实的感觉。”

  一次偶然的机会,郭晨遇到了“金缮”修复工艺。“金缮”源于日本,是将瓷器碎片由天然大漆黏合,表面再敷以金粉或者金箔进行装饰。这与我国传统瓷器修复技术——锔瓷类似。“金缮”修复多用于瓷器和紫砂器,除此以外也可用于竹器、象牙、小件木器、玉器等。

追梦的“小工匠”

  学建筑的怎么和“金缮”结了缘呢?周围很多人都觉得纳闷。郭晨说:“或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吧。”他从小性格沉静,爱钻研,好动手,家里的小电器让他鼓捣了个遍,还喜欢做木工活儿。2016年4月,郭晨去拜访一位老朋友,这位朋友喜欢品茶,家里收藏了不少老物件。聊天中,朋友拿出几件修复过的紫砂壶、瓷器让他欣赏,并讲述了其中的动人故事。交流欣赏中,郭晨被“金缮”工艺深深折服,托起一个紫砂壶仔细端详。“这把壶是谁烧制的?谁用过的?一件残品为何要如此精心修复?主人为何对它情有独钟?”……郭晨心潮澎湃、思绪翻飞、遐想无限。“一件残品竟能修复得如此漂亮、如此完美,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太让人震惊了,太让人神往啦。”天生好琢磨、爱动手的他很快就醉心其中。

  与“金缮”的美丽邂逅,让郭晨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就是那一次,他郑重地对朋友说:“我一定要把这门手艺学到手。”朋友瞪大眼睛问:“是真的吗?能真正掌握这门手艺的人可是凤毛麟角啊。你想好了吗?有决心做好这件事吗?”

  “有!”……

  看着他真诚、坚毅的神情,朋友决定把他拉入古玩修复微信朋友圈。2016年9月,经人引荐,郭晨毅然辞去稳定的工作,决定去杭州拜师学艺。他师从的是国内“金缮”修复名家——吴荣强,此人雅号“七分醉”,是全国数一数二的“金缮”修复艺人。经过半年多的潜心学习,郭晨终于掌握了“金缮”修复的基本技能。

  有一天,看着自己的爱徒,师傅语重心长地说:“你可以回去了。但你要记住:会做与做好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要用最完美的态度对待生命中的不完美。”带着几分懵懂、几分期冀,郭晨回到了临汾。短短半年时间能取到“真经”吗?郭晨内心也十分清楚,有句古话叫“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他深深地明白,这将是一条荆棘密布、坎坷不平的道路。但他坚信,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与坐标。“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感觉是最幸福的。”郭晨如是说。

  苦修技艺

  为了练习手艺,郭晨置备齐了大小工具,又从古玩市场购买了一些瓷器、紫砂壶,故意将其摔破,从此踏上了漫漫“修行”路。

  “金缮”修复工艺,工序复杂、制作精细,粘合、塑形、补缺以大漆为基本材料。大漆就是“生漆”“土漆”,是从漆树上割采下来的一种纯天然的材料,具有耐磨、耐腐、耐热、隔水和绝缘性好、富有光泽等特性,是手工艺品和高端家具的优质涂料。但是,大漆在液态时有极强的致敏性,轻的会奇痒难忍,重的话有致命危险。“与大漆打交道就是一道坎儿,很多人都跨不过去。我有切身体会,真是太痛苦了。”

  绘漆之后,就是上金,火候是最难把握的。“上金要在漆面将干未干之际,稍早一点,金粉就会沉到漆里面,用行话说就是‘被漆吃掉’;稍晚一点,金粉又上不去。火候的把握全凭经验和感觉。这个过程最考验人的耐心,少则一两个小时,有时四五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功夫就是在滴答滴答的钟声中慢慢练就的。”

  “金缮”工艺对环境要求极高,温度、湿度、空气清洁度等因素都要考虑进去。“一点灰尘或者衣服上一点绒毛落上去,都将宣告失败,就必须重来。”郭晨对自己的要求可以用“苛刻”二字来形容,“决不能有任何瑕疵,否则就必须返工。”他介绍,一件完美的修复作品要达到这样的标准:线条流畅、饱满均匀,表面光洁平整,还要随形、没有孔洞。为了把手艺做到极致,他曾在一厘米左右的壶嘴上来来回回返工二十多次,“不满意就打掉重来,直到满意为止。这对人的忍耐力是极大的考验!”

  采访中,他苦笑着说:“你能体会那种苦苦守候、漫长等待的滋味吗?你能想像那样的情景吗?当你满怀希望,就要大功告成时,一不留神,换来的却是绝望!真的,有时我感觉自己都到了崩溃的边缘了。但是,冷静下来细细想想,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抱怨、不能放弃,就必须强大自己,坚持走下去。”

  志存高远

  慢工出细活,既然做就要做到极致。郭晨修复一件作品所花费的时间,少则一两个星期,多则数月。在练习手艺的大半年时间里,他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疯狂地、痴迷地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偶有闲暇,郭晨也会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微信朋友圈里晒一晒。没想到,他的手艺迅速得到一位广东客人的青睐。对方打电话过来,说前些年有朋友送了自己一把供春紫砂壶,不小心破损了。不幸的是这位朋友去世了,为了寄托思念之情,他多方联系金缮修复艺人,都不满意,“看了你的作品,感觉很好,麻烦你给修复一下”。期间,他们又多次沟通,不断调整修复思路。后来,这位客人对修复后的紫砂壶非常满意,除了付给修复费用外,还特意送给郭晨一瓶价值不菲的“海藏干红”。“这是我的第一件修复作品,能得到对方的认可,我高兴极了、幸福极了,长期的辛劳与痛苦顿时烟消云散。”之后,陆续有人找他修复紫砂、瓷器。郭晨也慢慢找到了感觉,渐渐看清了努力的方向。

  如今,面对国内“金缮”修复领域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郭晨始终坚持一条:做人做事要有真诚心。他说:“同仁堂有一条祖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我很喜欢这句话,我的作品就要做到对天对地对自己问心无愧。”

  当前,国家正大力提倡“工匠精神”,郭晨对之十分向往,他说:“尽管现在的我只能算是个‘小工匠’‘小手艺人”,但是,我还年轻,我想去表达自己、释放自己,我愿意去付出、去奋斗、去追梦。”

  记者 陈华 文/图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