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即将过去的2017年,对于我市青年作家杨遆峰来说,是勤奋创作的一年,同时也是满载硕果的一年。今年他创作的众多文学作品被全国有影响的重点文学刊物刊发,为我市文学创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杨遆峰生于1979年,尧都区大阳镇人,2009年于山西师范大学历史硕士研究生毕业。他自小喜爱读书写作,作文常被老师当范文在班级阅读。在老师和家长的鼓励下,他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不断向文学刊物投稿。无数次石沉大海,无数次认真修改再投稿。
从2000年开始,杨遆峰的作品受到国内较大的文学刊物垂青,直到2009年迎来了他创作的高峰。2009年,他在《学苑新报》上发表散文《童年的歌谣》;2011年在《三晋都市报》刊发了他的中篇小说《麦穗熟了》;2015年是杨遆峰作品的一个转折期,当年《雨花》杂志第12期头条刊发了他的中篇小说《心瘾》。这篇作品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评,市作协与尧都区文联共同举办了杨遆峰文学作品研讨会,而因一篇作品召开研讨会的情况在临汾作协史上非常少见。
“在别人看来,创作需要熬夜,需要整理资料,需要反复修改完善,是一件非常艰辛的事情,但是别人可能无法体会到创作带给作者的喜悦。”杨遆峰说,文学蕴含着真善美,文学也憎恶假丑恶,文学带给作家的不仅是作品发表时的喜悦,也寄托着作者带给社会和读者的满满正能量。”2017年是杨遆峰自创作以来收获最大的一年,共发表作品80000余字。他的中短篇小说《小动物保护协会》在《黄河》发表,短篇小说《父亲的呼玛》被《雨花》第7期刊发,短片小说《死穴》在《都市》第12期发表,娘子关》第5期发表了他的短片小说《心洁》,《太行文学》第6期发表短篇小说《生像》。除了小说,他的散文也备受关注,平阳文艺》第3期和第4期分别发表散文《天时地利人和》和《东城懂你》。
“今年杨遆峰的作品受到省内外文学刊物的关注,创作和发表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市作协主席张行健谈到杨遆峰的作品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希望我市文学队伍中多出几个杨遆峰这样的文学精英,不断扩大临汾文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记者张春茂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