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拥有“玉米叶龄管理栽培方法”和“一种红蜘蛛防治方法”两项国家专利;他仅有高中文化水平,却是中国科协“百名优秀农村基层科技工作者”之一,还被聘为山西省农业专家委员会专家;他的玉米示范区最高亩产达1160公斤,曾被襄汾县政府评为“科技状元”;他带动周边农民种植玉米20000亩,平均亩产超过900公斤,亩增产100—150公斤,辐射区人均增收达300元;他还曾获得临汾市“市长创新奖”“平阳工匠”“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等众多荣誉。日前,记者来到襄汾县南贾镇南刘村,探访这位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襄汾袁隆平”的奇人郭高升。
只为当初“填不饱肚子”
寒冬腊月,襄汾县南贾镇的田野间,玉米已经收割完毕,绿油油麦苗破土而出,给北方苍茫的冬日增添了几分生机。
而在几个月前,这里是大片的玉米田,这里玉米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受益的农民都打心眼里感谢一个人,那就是郭高升。
今年71岁的郭高升,是远近闻名的农民技师,襄汾县委联系的农业专家。他高高的个子,坳黑的脸庞,一个典型纯朴的农民形象,但讲起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却头头是道。从栽培到管理,从叶片到穗粒,他条理清晰、字字珠矶,颇有学者风范。
上世纪60年代初,农业生产力低下,加之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粮食紧张。当时正在县城上高中的郭高升家里时常断粮,他总是吃不饱肚子。特殊时期,使他对粮食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并萌发了从事农业科研,为解决人们吃饭问题而奋斗终生的抱负和理想。
1966年高中毕业后,郭高升便回家务农。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他在生产队劳动之余,偷偷试验摸索一些高产种植技术。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开始鼓励搞科研,郭高升便经常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搞一些技术革新,但是因资金短缺,一直没能放开手脚。后来,在襄汾县农业委员会科技干部的开导与鼓励下,郭高升终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总结前些年成果,放眼更高目标,他的科研之路才走上正轨。
两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去年9月,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玉米课题组及临汾市农委、襄汾县农委的有关专家对郭高升自主研发的“玉米叶龄管理栽培方法”,在襄汾县永固乡续村的百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实地测产,结果显示,亩产为958.5公斤。这个数据虽然离郭高升的心理预期有一定差距,但在去年当地雨水稀少的不利条件下,能实现如此高产,已属不易。
郭高升从事农业科技研究是执著的。从上世纪70年代起,他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农作物高产规律与技术的研究摸索,先后搞过“卫东8号”小麦提纯复壮、玉米抽雄杂交育种、果树新品种引进、玉米小麦套种新型栽培技术,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四季更替,郭高升从粮食播种到收获,每天有一多半的时间是在地里度过,有时蹲在田间盯着禾苗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以至于忘记了吃饭和其他事情。
“搞农业都靠规律,无论什么农作物在栽培过程中都有规律方法可循。可偏偏玉米的种植栽培依然是原始随意,简单粗放,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1996年,骨子里带点执拗劲儿的郭高升不信邪,一头扎进自家的承包地里“两耳不闻窗外事”,开启了对玉米高效栽培的求索论证之路,这一钻,就是6年。
多少个日日夜夜,郭高升捕捉追踪玉米生长全程的每个环节,比对试验不计其数,就是为了彻底摸清玉米生长的“周期律”。
栉风沐雨、披星戴月,坚持初心、执著守望。郭高升先后探索出了玉米各生长期的需水量规律、合理密植株数、土壤肥力对玉米高产的影响、授粉与天气的关系、化肥对玉米高产的影响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和高产经验,总结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叶龄管理栽培方法》《一种红蜘蛛防治方法》,并分别获得国家专利。2009年,他编写的《春玉米叶龄管理高产栽培技术》作为新农村建设书库正式出版发行。
先进技术成为农民的福音
2006年,凭借自己研发的两种玉米种植管理方法,郭高升本人的玉米田亩产达1160公斤,创历史最高,被襄汾县政府授予“科技状元奖”。2007年,郭高升注册了襄汾县南贾高升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南贾镇及周边乡村农户2213户,种植面积1.2万亩。他还组织村里热爱科技的农民建立了南刘千亩高产玉米示范区,制定了引进优种、合理播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措施,丰富、完善并推广了玉米高产叶龄管理模式。
现在,郭高升除了努力“攻关小麦、玉米大田栽培亩产1500公斤”的课题,还致力于玉米高产管理技术的推广。他利用专利对襄汾县古城镇、南贾镇、永固乡、西贾乡、大邓乡等六个乡镇的21000余亩玉米地进行多区域种植,起到明显的示范效果,亩增产100—150公斤,促进玉米增产315万公斤,增效631余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玉米种植面积20万余亩,促使当地农民增收4000余万元。
多年来,郭高升不仅在襄汾本地“传道授业”,还多次被邀请到洪洞、安泽、翼城、曲沃等地向当地群众传授他的“玉米高产叶龄管理模式”。他的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已经在襄汾以及周边县(市、区)的近百万亩玉米生产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普遍亩增产100公斤以上。
随着郭高升在农业科技领域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他还被山西省农业专家委员会聘为专家,还有来自赞比亚、摩洛哥、朝鲜等国家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前来参观学习。除此之外,每年还有来自山西农大和山西农科院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跟着郭高升学习玉米培育技术。
“科学种田技术,可以让农民节本增效,达到‘用工少、投资小、产量高’的效果。我非常乐意把经验广泛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郭高升说。
记者郝海军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