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祁林:他为“科技兴农”代言

2018-02-26 15:33: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小麦冬浇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要在晚上浇地,俗话说夜冻昼消,晚上浇地苗子长得更好”

  “用追肥吗?”

  “用,浇地时每亩地配上12.5公斤尿素,冬肥春用,效果更好。另外大家还要注意在冬闲时候上一遍除草剂,你们看,这些草苗刚露出土,用药少,好除,等到明年春天可就费劲了”……

  位于襄汾县邓庄镇席村的广奇生态园的小麦大田里,祁林蹲在田间地头,边讲解小麦冬季管理技术,边演示操作要领,周边村的群众把他围在中间认真听讲,不时提问。自从2011年,祁林带领团队在邓庄镇的盐碱地上种出亩产500公斤的小麦,周边村的群众就不时地前来讨教,有时一个两个,有时三五成群,祁林都耐心讲解,还带着他们看看大棚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靠科技、靠管理让大伙儿一起享受农业发展红利,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努力,祁林成了襄汾县“科技兴农”名副其实的代言人。

祁林(右二)正在广奇示范园草莓大棚同工人师傅探讨草莓管理技术

  靠科技 凭管理 屡克农技难题

  祁林今年48岁,其中15年的光阴与农业相伴。2003年,他从邓庄棉麻厂“转业”到邓庄农科站进行农业科技服务。开始接触农业,感觉到农业是一项“有趣的事业”,也是在这个时期,他认识到“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支撑”,并决心在科技兴农的道路上有一番作为。

  不久后,祁林乘车北上,到中国农科院进修,学习最尖端的农业科技。三年后,他学成返乡,成为中国农科院院企合作基层服务站襄汾站站长,在丁陶沃野上推广所学所得。

  2009年,广奇在邓庄镇承包了新世纪科技园300亩土地,备建生态园,祁林受邀进行技术指导。园子从1993年开始种蔬菜,多年种植后,土壤根结线虫、盐碱、病虫害大面积发生,这三大问题使得土地上几乎无法再生长作物,当时省里的专家每周来一次都收效甚微。祁林不服输,不信邪,越是硬骨头越要啃下,他干脆扎根到广奇,从技术工做起,开始他的攻坚克难之路。当年,他就针对这三大问题,一个大棚一个大棚介入,不断的试验、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也在一项项成果中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成长为生态园“掌门人”。

  夏季室温30多摄氏度,大棚内达到50摄氏度,祁林却在棚里汗流浃背研究温度对杀死根结线虫的效果;冬季滴水成冰,他却在大田里试验冬浇小麦的时间、施肥、除草的剂量,“那时候我每天不是在看书就是在试验”,祁林回忆当时看过的相关农技书籍不下100部。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再来,祁林终于带领他的团队攻克了技术难题,形成了独特的广奇治理“模式”,其中四项技术获国家专利,在2017年举行的全省“五小”竞赛中,水后简捷定植法获优秀成果三等奖,获省科协二等奖,祁林个人获全省农业领域“五小”竞赛成果二等奖。广奇生态园的年产值更是从2009年的十几万元,发展到如今的280万元,平均亩产收入8000元以上。

  引品种 抓管理 发展功能农业

  广奇生态园渐入轨道,祁林又把眼光投入到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实现有机、循环、功能农业的打造上来,“找回原来的味道,是我们对品质的把控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祁林说。

  他先后引进了火龙果、红颜草莓、设施西瓜等难种却效益好的品种,填补了该县种植空白,由他负责指导生产的伊美娜西红柿、津优系列黄瓜、好运来西瓜已成为广奇的三大品牌,享誉市内外,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和青睐;他一手主抓的鸡、牛、猪、兔、蜂、鱼的各个生产环节都使用原生态生产技术,绝不添加任何激素,产品达到绿色标准,成了临汾市场的抢手货。

  经过多年的市场检验,广奇在实践中摸索,突破,走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新路子,已初步形成集养殖——种植——销售——服务——科技创新为链条,观光——旅游——采摘——餐饮——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融合式发展综合体。目前,生态园占地320余亩,拥有温室大棚41栋,开心农场20余亩,采摘体验50余亩,果类种植30余亩,粮食种植150余亩,养殖场8余亩,农耕文化走廊1200余平方米,垂钓园3000余平方米,餐饮休闲4000余平方米。年产各类蔬菜100余万公斤,年产禽、蛋、肉、奶7.5万公斤,而且还承担了省功能农业项目开发研究,为广奇的功能化农业版图建立提供了坚实基础。

  搞培训 带队伍 助力群众增收

  “实践在广奇,种菜看实际”,把广奇经营好只是理想的一小步,而真正的迈步前行是要带领广大群众一起走在科技兴农的康庄大道上。

  广奇与县农业部门主动对接,成为“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每年在广奇进行的培训不下20次,周边村、乡、县每年接受培训的群众在400人以上,广奇不仅热情接待,还带着大家参观产品,倾囊相授经验、技术,通过直观地看,认真地听,教学取得了空前的效果。

  除了承接县上的培训活动,广奇还利用农忙时节雇佣工人的时机对群众进行培训。每年有80多人到广奇的大棚里打零工,祁林带领团队手把手教技术,农忙季过去,这些群众都成了农技“行家”。梁泊村的村民接受培训后,开始种甜瓜、葡萄;席村群众开始种西红柿、草莓,祁林一有空就去看看长势,指导指导,他说“我们的技术要是能造福一方群众,这么多年的努力也值了”。

  广奇的努力也的确是值得的,在他们的带动下,邓庄镇漏水漏肥的盐碱地上实现了小麦亩产500公斤,玉米亩产1000公斤,每年广奇都免费为周边群众换籽3000余公斤;东山的谷子种植基地上,统一为群众免费发放种子,并以每斤高于市面2至3角钱的价格回购,让群众一亩地增收100余元;独创的西红柿黄花曲叶病毒病治疗方法,投入小,可操作性强,效果好,2017年襄汾县推广10000亩,可节支增效1000万元;根结线虫治理方法,2017年襄汾、曲沃、浮山等县推广30000亩,可节支增效6000万元……

  成绩历历在目,未来任重道远,祁林说“我们要继续做好广奇生态园这个示范点,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攻克更多的难题,做出更多成果,让安全放心、绿色健康的食品成为常态,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法宝”,说起这话,祁林严肃的语调中透露着坚定的信心。(焦玉龙)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