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就是命令 时间就是生命
临汾新闻网讯“景主任,3床患者呼吸急促,您赶紧来看一下!”“景主任,请一会儿参加会诊!”“景主任,下午4点有一台手术。”……在临汾市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景主任”这三个字,时不时被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提及。而景文记总是步履匆匆,穿梭于办公室、病房、手术室、护理站之间,因为科室有很多急事儿,等着他去处理。
提起医生,也许在人们的脑海中,他们总是一身洁净的白大褂,穿梭于各病房之间,其实,工作连轴转、与患者耐心沟通、半夜被求助电话叫醒……在现实生活中,医生的工作远比人们想象中的更加艰辛。
5月1日,记者走近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临汾市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主任景文记,一探这位白衣天使忙碌的日常工作。
景文记,出生于洪洞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今年51岁,身高一米八,戴一副眼镜,说话文质彬彬,这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小时候,他的爷爷常年患病,父亲总是陪着爷爷四处求医问药,历经艰辛,但最终没能治好。
“当时,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无能为力。从那时起,我便梦想当一名医生,为患者解除病痛。”1988年,年仅21岁的景文记从长治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临汾市人民医院工作至今。
人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官”,是生命机能最重要的调节器,结构极为复杂,在它上面动刀、动剪子,难度可想而知。例如,一场常规的颅内肿瘤切除手术,先使用铣刀、钻头等工具打开颅腔,好不容易找到肿瘤,但发现一根重要的血管拦住了“去路”,并且黏连紧密,只好在手术显微镜下用剪刀小心进行分离,稍有偏差后果不堪设想!每次手术都如同高空走钢丝一般。
“我好多次都因为精神高度紧张,在手术完成之后,突然间胃痉挛。长期以来,留下了胃痛的毛病。”这些年来,景文记收治的危重病人达16000余人次,参加过的各种手术1200余人次,独立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500余人次,切除颅内肿瘤300余人次。其中,景文记开展的“颅内立体定向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止痛术、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翼点入路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及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等均填补了临汾在神经外科诊疗技术领域的空白,达到了省级先进水平,临汾市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也成为了全省地市级医院中在神经外科领域的佼佼者。
从医30余年来,景文记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凭借自身的勤奋努力,坚持医疗技术创新的研究,从一名籍籍无名的青年医生,逐步成长为全市脑外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之一。他先后于2008年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今年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前些日子,洪洞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因一场交通事故,导致重型颅脑损伤,被送进临汾市人民医院急救。患者呈昏迷状态,颅内大量出血,同时伴有严重的脑水肿,生命体征极其不稳,需要立刻做手术。
而脑血管病介入科的年轻医生在万分危急之下,只能向远在昆明参加学术会议的景文记求助。
“立即气管插管!马上给予硬膜下血肿钻孔外引流术,促进血肿排出,缓解颅高压情况。
立即做好急诊术前检查和准备,为开颅手术争取时间!”病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的希望。景文记接到电话,远程指导同事,同时立即购票乘坐飞机返回临汾。
当晚7时许,景文记一下飞机便直奔医院,顾不上旅途的疲惫就迅速和同事们投入与死神赛跑的战斗。手术从晚8时一直进行到次日凌晨1时,终于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手术室,景文记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他忙得很,经常半夜就被叫走了,工作常是连轴转。可他总是说‘我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医院的路上’,虽然是玩笑话,但是大实话!”景文记的爱人董红霞无奈地说。
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是景文记无论对待患者、同事还是家人,总是面带笑容,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一直以来,景主任身不离岗,心不离病人,手机24小时开机,总是依据病人病情的变化,不分节假日,不分昼夜,随叫随到,积极为患者排忧解难,成为患者及家属、同事眼中的‘好主任、好大夫’,他收到的一封封表扬信、一面面锦旗是最好的证明。”临汾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李渊说道。
“最密集的时候,一天要做五六台手术,有的手术长达十几个小时,这需要医生有异于常人的体力。有时候做了一天手术,半夜回到家,累得没有力气和家人说话,经常躺在沙发上就睡着了。”景文记说,虽然很累,但是一穿上那件墨绿色的手术袍,拿起手术刀的瞬间,就像将军跨上了战马,立即精神百倍。
“累嘛?肯定累,但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能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换得患者的安康,是我最欣慰的事情。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便无怨无悔。”景文记说。
记者郝海军 姚鹏飞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