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封闭十余载 勇往直前换新颜
阅读提示 在采访一次公益活动时,记者偶遇正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轮友李剑双。
随着聊天的深入,记者了解到,李剑双只身一人特意从洪洞赶来,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而以前的他在好长一段时间都过着自我封闭、足不出户的生活。
近段时间,为了给参加5·27临汾“尧王杯”国际马拉松赛的残友们提供帮助,李剑双热心帮助大家领取衣物、联系住宿,将大家组织在一个微信群内,每天更新有关比赛的信息,只希望让更多从外地来临汾的残友们感受到回家一般的温暖。
究竟是怎样一种经历让李剑双有了这么大的转变?在他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励志故事呢?5月20日,李剑双打开那扇记忆的闸门,让我们聆听他的故事。
命运突转 他曾绝望过
1979年,李剑双出生于洪洞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和小伙伴们一样,他乐观开朗,有着快乐的童年,幸福的家庭。
李剑双兄妹四个,他排行老二,由于小时候常患病住院,父母对他关爱有加。1995年9月,李剑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洪洞县重点中学——洪洞一中。
“当所有人、包括我都以为自己将来会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病变让我的人生彻底改变了。”李剑双回忆道,上高二时,我的身体开始慢慢出现一些异常,比如小便次数增多、走路困难等等,当时做了多次检查,均查不出任何问题。花了不少钱,学习也因此耽误了很多,身体的变化让我承受了过多的精神压力,再也找不回当年学习的感觉了……”但是倔强的李剑双并没有轻易向命运低头,分别在1998年和1999年参加了两次高考,虽然失败了,但对我来说解脱了”。正当他彷徨、迷茫之际,当时村小学的领导找到了他,李剑双也因此由一名学生成为了一名代课老师。
“我本以为可以这样平凡的过完自己的一生,与可爱的同学们一起快乐成长。可是在坚持了3年之后,我不得不提出辞职申请,因为我行走越加困难,身体的种种异常让我很难坚持讲课,我再次选择了回家。”回忆中,曾经的李剑双饱受病痛的折磨,即便如此,在村小学代课期间,他还报考了山西农业大学畜牧专业自学考试,并顺利通过了8门课程,但身体的原因让他不得不放弃学业。虽然当时还可以走路,但是骑自行车时经常会摔倒,病痛的折磨让他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更失去了走出家门的勇气,李剑双从此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2003年3月,在家人的帮助下,李剑双来到临汾市某医院进行了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脊髓空洞症。“当几个陌生的字眼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整个人都懵了。医生建议我去大医院接受治疗,可是去哪家医院,费用又需要多少,对我的家庭来说是不敢想象,为此我陷入深深的绝望中。”
重心转移 他收获快乐
在那段封闭的日子里,收音机成了李剑双最好的伙伴。他通过电波结识了一位医生,并了解到北京的一家医院可以治他的病,但由于费用等问题,李剑双的愿望被搁置了。病情还在发展,我却无能为力”,李剑双倍感无奈。
2005年,对于李剑双来说,充满转折色彩。“那年的5月15日,我和哥哥带着7万元前往北京治病。由于当时医疗技术有限,虽然做了较成功的手术,但也只是延缓了病情的发展。”经历了查病因前后的身心折磨、找医疗费的艰难曲折、做手术后的希望到失望的转变,李剑双的心开始释然了,尝试着让自己接受这一现实,不再把生活的重心放在治病上。
“我一直以为上天是公平的,给我关了一扇门,一定会给我打开一扇窗。”2007年,李剑双开始接触网络,在残友指引下,他浏览了“生命之歌公益论坛”,在了解到这个论坛的主旨思想后,他加入了这个团队,无偿奉献自己的爱心。比如,组织残友网上学习一些实用的电脑技术,承办残疾人歌手比赛,写一些有关残疾人的感人事迹等。同时,他也参加一些征文比赛,每写一次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感觉到有了另一片广阔的天地。可以说,从那时候开始,充实的网络生活逐渐从精神上减轻了李剑双的病痛。
但很快,李剑双发现网络中的自己和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存在着很大差异。网络中的自己,乐观向上、开朗健谈;现实生活中的自己,自我封闭,悲观低沉。他渴望自己能够勇敢地走出家门,于是悄悄地在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细心、耐心地浇灌着,5年后的一天,它终于发芽了。
自力更生 他身兼多职
2012年,李剑双开始和当地的残友们参加一些残联组织的培训。
“虽然这些培训时间都不长,但是学习中我认识了很多残友,他们的生活态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又接连参加了多次培训。其中参加最长的一次培训是由临汾市残联职校开设的为期3个月的图片处理技术。培训结束后,我在自家的门面房经营打字、复印、照像等业务,虽然一天的收入不多,但我能通过所学的知识挣钱了,并且还可以补贴家用,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眼看着自己的小店收入一天天稳定下来,李剑双又开始寻求别的工作机会。2013年4月,从市残联职校培训结束后,李剑双参加了网上某宝的客服培训,先后做过网上卖书、婚纱等业务,也尝试着自己开网店,但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人们常说,越努力越幸运。2013年7月,经过一名网友的介绍,李剑双结识了一位广州的老板,负责处理一些公司产品的图片,再后来老板得知他曾做过客服工作,便鼓励他“上岗”。“印像最深的是第一天上班,当时正是夏天,顾客实在太多了,我忙得不可开交。下班时老板问我成交几笔了,我惭愧地说,一笔也没有……本以为这份工作又要丢掉了,没想到老板还是让我继续尝试,给我打气加油。不足一周的时间,我慢慢熟悉了工作规律,掌握了相关的客服技巧。
截至目前,我已工作了整整5年。虽然累点,但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李剑双满怀信心地说。
有了网上、线下的工作经验后,2016年5月,李剑双开始和当地的残友们组织一些出行活动,并且在当地志愿者的帮忙下,先后游览了洪洞大槐树、临汾华门以及吉县黄河壶口等旅游景点。
李剑双和残友们不断总结经验,力求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勇敢出行,促进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更好地融入社会。
迈开步子 他喜看未来
人常说,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得知“生命之歌公益论坛”开始在全国各地建立分站时,2016年11月,李剑双萌生了组建“生命之歌临汾站”的想法,经过近半年的辛苦筹备和漫长等待,在相关组织认可后,2017年5月21日,生命之歌临汾站”成立了!当看到那么多残友勇敢地走出来,那么多爱心企业和志愿者伸出了关爱之手时,李剑双喜极而泣,我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无怨无悔。”在得知今年全省旅发大会将在临汾举办的消息后,李剑双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带着母亲去三亚。李剑双此次去三亚有三个目的:母亲一辈子太辛苦了,带着她出去散散心,开阔眼界;海南站是“生命之歌”第一分站,在那里,几乎每个月都会迎来全国各地的残友,因此这次出去要学习当地的先进经验;再者就是在外面学习人家的经验,将这些先进的工作经验运用到我们这个团队中,然后开始着手接待全国的残友来临汾旅游。
“我们走出去,把外地残友迎进来。这是我此次出门的最终目的。每次我外出的时候总会得到很多好心人、志愿者的帮助,也希望外地的残疾人朋友来临汾不会有距离感,充分感受临汾的人文情怀和景点魅力。”李剑双说,我不知道拿什么来回报曾经帮助我的人,那位素未谋面的医生、给我介绍工作的网友、给我成长历练的‘生命之歌公益网站’站长,还有许许多多非亲非故,但又真真实实给予我帮助、改变我的人,我只希望尽自己的力量带动更多的残友走出来,不要像曾经的我一样白白在家浪费那些美好时光。”(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记者亢亚莉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