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6年多的历练,他愈发谨慎、细致;
135次的隐患排除,他诠释了“身先士卒”;
累计1800余次调压器检修“零事故”,见证了他的执着。
向隐患说不!——临汾燃气公司管线所调压班的检修组长张凯,多年以来牢牢把“安全稳定供气”的目的烙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中,在一线平凡的岗位上展示了燃气职工的风采,多次被评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2015年,公司管线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凭借过硬的技术,张凯积极竞选,成为调压班检修组长。
班组长的岗位,虽身处一线却责任不小。张凯把安全放在首位,注重技术研究,在工作中攻克了多个调压器难题,他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从细节入手切实增强了调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
自市区天然气置换工程圆满完成以来,原有煤气调压设施、管道内的杂质极易进入调压器内,不仅影响了供气,还导致调压器的性能下降。张凯说:“尤其是雷诺型号的,之前运行平稳、检修容易,后来却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
2015年冬天,张凯在市区临纺小区进行调压器检修时,反复拆装几次都不合格,他便下定决心要把问题找出来。在不影响用户用气的前提下,张凯反复测试、拆装,每个零件、每块仪表挨个的调试,每个部位仔细地检查,试验,笨重的调压器拆了装,装了拆,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中,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有的同事劝他“别较劲了,还是赶紧上报公司更换设备吧。”张凯却不答应,还是一头扎进工作中。
从早上折腾到晚上,执拗的张凯终于找到问题所在:一个主机阀口与机体之间存在微小的缝隙——这个问题凭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全靠丰富的经验。张凯分析说:“应该是天然气属于干性气体的原因,导致原来运行焦炉煤气的调压设备窜气造成密封不合格。”
问题找到了,他又不断试验,尝试各种办法进行处理,最终通过注密封胶的措施解决了难点。这项技术随之推广到全公司同型号的调压站,为公司节约了一大笔更换设备的费用。
作为一名班组长,张凯还注重专业技能的“传、帮、带”,陆续为调压班带出了杜辉辉、李靖、张炯辉三名技能水平高的员工。他说:“每个人的领悟能力、动手能力都有差异,培养起来就需要因人而异,讲究方法、方式。”他把调压器的检修作为培训的阵地,一遍又一遍地教调压员们如何去装配、如何去调试、如何去控制压力,反复的给他们讲调压器的工作原理,手把手地教他们各类工具的使用,引用事故案例教育他们安全知识。每一名新入职的调压员都从“门外汉”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好手。
为了提高供气保障能力,管线所对调压班实行了包机责任制。张凯身先士卒,主动承包了市区迎春街以东的所有调压器,成为51座调压站的包机人。这51座调压站中的设备,将近一半设备都是服役近20年的“老兵”,张凯定期给它们清理、打扫卫生、维护保养,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这些调压设备各项工艺指标符合标准,确保正常平稳的运行。
除了每天忙于现场检修、维护保养调压设备外,张凯每天坚持批阅全组同事们的工作日志,从中统计出各种隐患,然后分门别类,按隐患的严重程度、消除难易程度进行编排检修、隐患消除计划。每次隐患处理时都坚持提前查看、制订计划。问题需要怎么处理、需要什么配件,那些环节容易出现问题,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张凯想的非常周到。在他的合理安排下,去年全年共处理大小隐患135处,有效保障了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
张凯常说:“调压器就像汽车一样,每运行一段时间就该保养。要清理过滤器内的杂质,要调试切断阀的压力,要更换一下主机的老化配件、检查一下各部件的性能,这样才能保障它们的正常运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与调压器为伴的工作,张凯一干就是6年多,累计实现了1800余次调压器检修“零事故”。这名年轻的“老职工”,也逐渐成长为市区燃气输配系统中的骨干力量。(郭志芳)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