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县李晓豫:危难关头显身手

2018-06-04 16:19:2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一抹深蓝,一方平安。热血铸就金色盾牌,忠诚谱写奉献赞歌。勤奋敬业,技高一筹惩凶顽;见义勇为,百姓安危记心间;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颁奖解说词寥寥数笔着墨不多,却已高度凝练具象传神地描摹勾勒出大宁县见义勇为道德模范李晓豫的精神风貌。

  只要有刑事案件发生,就会有他忙碌的身影。

  微胖的身材,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镜,举手投足间透着些许儒雅的气质……若是单看外形,真的无法将李晓豫同大宁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兼刑警技术中队长的身份串联起来。

  今年40岁的李晓豫,是一位从警20多年的老刑警。在20多年的刑警工作中,他一直战斗在公安刑侦第一线,刻苦钻研刑事科学技术,先后勘查刑事案件现场1100余起,治安及事故现场2200余起,现场勘查率100%、现场采证率达到85%、鉴定结果无一偏差。身为全县刑事科学技术领域的带头人,李晓豫为大宁县多起大案要案的侦破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持。他本人也多次被大宁县公安局党委评为先进个人和模范干警,三次被临汾市公安局授予个人“三等功”。

  难能可贵的是,20余年的刑警生涯,令李晓豫渐渐养成了一种类似条件反射的职业习惯——无论是办案中,还是办案之余,他都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警察的身份,只要身边有危险发生、只要身边有人需要帮助,他都会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冲上去。

  2004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李晓豫在下班回家途中,发现路边一辆轿车发生自燃,车盖内喷着二尺多高的火苗,浓烟滚滚不断蔓延,烧红了机盖。现场处于繁华路段,过往群众很多,情况十分危急。李晓豫二话不说闯入火场,冒着爆燃爆炸的危险,艰难地撬开机盖,最终扑灭了大火。在扑救过程中,李晓豫的双手和衣服都有一定程度的烧伤。但能够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挽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这点皮外伤压根算不上什么。

  2005年4月16日夜间,他在办案回家途中发现昕义大桥发生一起交通事故,男青年贺交云倒在血泊中。他立即跑到附近的建筑工地借了一辆手推车,把伤者抱上手推车,飞快地把人拉到县医院,身上的汗水湿透了衣背,脚跟也被车撑蹭破。李晓豫没有因为自己的伤痛停下脚步,一瘸一拐地跑着敲开值班医生的房门,帮助医生进行抢救。

  2014年的一天,家住隰县午城镇的贾计锁,驾驶农用三轮车,途经大宁县太德乡美原村的一处陡坡急弯路段时,突然刹车失灵,随即在拐弯处发生翻车,贾计锁被甩出车外,人事不省。时隔不久,带队从太德乡办案返回的李晓豫,发现了倒在地上受伤昏迷的贾计锁。他立即联系救护车,并和同事一道将伤者抬到车上,一路护送到县医院,得知伤者转危为安,他才转身离开。

  而在化工厂山体滑坡灾害、小冯村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后,李晓豫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冒着危险进行现场勘查为科学施救提供资料。向阳沟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后,他积极救援,抢抬重物。汗水和尘土糊满衣服,救援结束后自己却患上了急性热疹,但他没有半句怨言。同事们常为他抱不平,说做完好事家属理应送锦旗感谢一下,李晓豫总是微微一笑:“这是人民警察应该做的事情。咱做好事又不是图人家感谢,碰到了就必须做!”

  见义勇为奋不顾身,群众利益挂记心头。20多年来,李晓豫用青春、汗水和满腔热血戍卫着大宁人民的安宁,用一份份满意的答卷书写着一位公安民警的人生价值,用一心为民服务的情怀诠释着警民一家的鱼水深情。这是一种忠于内心忠于自我的行动自觉,真切地诠释出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行为操守和使命担当。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