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挂职不是镀金,扶贫不是做秀”。这是吉县文城乡王家垣村“第一书记”杨勇经常讲的一句话。
2015年8月,杨勇被选派到王家垣村担任“第一书记”。王家垣村位于吉县城西北55公里处黄河岸畔,全村共有888户,274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07户1097人,是吉县最大的贫困村。
面对该村基础薄弱、贫困户比例大、地域偏远的实际,杨勇没有气馁。两年多来,他在文城乡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一起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抓党建、兴产业、办实事、真帮扶,书写了王家垣村脱贫攻坚工作华丽篇章,赢得了全村党员、群众的认可和好评。今年“七一”受到市委表彰,被市委授予“优秀农村第一书记”。
抓党建筑牢堡垒
农村要想富,全靠党支部。“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每个党员就像堡垒上的旗子。”这样生动形象的比喻在杨勇看来是最贴切的。驻村以后,他十分重视村党支部建设,带领大家学习党章,学习领会党中央和省、市、县、乡的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教育激励党员增强党性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为全村扶贫攻坚建言献策。同时,建立健全《王家垣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制度》《王家垣村党支部党费缴纳管理办法》《王家垣村党支部党务公开办法》等制度,村党支部、村委会逐步强化了按照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事管人的好风气。
每年的“七一”党的生日、春节期间,杨勇都与“两委”班子成员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给他们送去白面、食油等慰问物品,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党员的心坎上。
为了解决村“两委”活动场所面积小、房屋破旧、办公设施短缺等问题,杨勇积极向上级汇报,多方筹集10万余元资金,对原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升级改造,修缮了房屋,硬化了地面,粉刷了室内外墙壁,改造了15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购置了新的办公桌椅和打印机,使村级活动场所焕然一新,为党组织和群众开展活动营造了整洁、温馨的环境。
抓党建,促发展。在杨勇的带领下,王家垣村党支部的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大大增强,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办实事温暖民心
作为村“第一书记”,杨勇坚持深入群众、调研走访;了解民情、兴办实事,真正与老百姓心贴心。
一次走访时,年过六旬的老党员白甲午拉着他的手说:“咱村吃水困难,请杨书记一定要帮我们解决吃水问题啊。”原来,王家垣村的仁义、原头坡、碟里3个自然村因村民居住分散,一直没有通上自来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杨勇一边着手查阅有关政策,一边召集村“两委”班子开会研究,并逐户向村民了解意愿。经过走访调研,最后依据村民意愿拟写了项目申请报告递交给乡政府、县水利局,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这一问题。经过努力,2015年底,原头坡、仁义、碟里3个自然村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通上了自来水。困扰3个自然村多年的吃水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群众称赞说:“党的政策就是好,扶贫‘活水’,润民心田!”
走访入户时,杨勇还发现出入原头坡、仁义、碟里3个自然村全是土路,平时汽车都进不了村,如果碰上大雨大雪的天气,路就更难走了,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听得村民们对路的抱怨,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经过多方咨询,他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扶持,终于落实了修路方案。在修路过程中,杨勇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坚持在施工一线,严把筑路质量关,积极做好村内与建设方的协调工作,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017年初,原头坡、碟里、仁义3个自然村整体道路硬化工程竣工,村民们行走在平坦的水泥路上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兴产业增收致富
杨勇知道一个村只有抓好产业发展,才能使全村的面貌得到根本改善;只有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实现农村从“输血”向“造血”功能的转变,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光伏并网发电工程是精准脱贫的重点项目,杨勇和村党支部书记辛军保两人分头行动,一边召开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宣传动员,解决用地问题;一边向上级扶贫部门申报,争取到资金70余万元,与光伏发电公司签订了实施合同。目前,100kW光伏发电站建设项目已建成并实现并网,壮大了王家垣村集体经济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家垣村耕地面积11747亩,其中苹果面积2450亩,苹果产业是村里的主导产业。在走访时,杨勇看到村里一些果树因管理技术跟不上,影响到了苹果提质增效。为此,他积极争取县农委、扶贫局、果树中心等多家单位的支持,邀请专家开办了十多次苹果培训班,受训人员达1500人次以上。果农的管理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为全村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村民李万龙连连点头说:“果树培训让我们懂得了果树病虫害防治、科学修剪和苹果销售等新知识、新技术,老师还现场指导,太管用了!”
倾真情真心帮扶
脱贫要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住房安全是其中重要的一项。2016年、2017年两年,王家垣村共完成389户1057人贫困户的易地扶贫移民搬迁,一个村占到全县易地扶贫移民搬迁任务的八分之一。为了保证移民搬迁工程如期完成,村民经常看到杨勇在各个移民安置点穿梭奔波,现场解决问题。389户移民搬迁验收需要一户一档,杨勇和驻村工作队的同志、核查员加班加点,“五加二、白加黑”,奋战3个月,整理出移民搬迁档案120册,共计两万多页。村支部委员李来家说:“我干了很多年村干部,像杨书记这样拼的人,还是第一次碰见,为了工作可以几个月不回家,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有好几次差点晕倒,真让我们感动!”
几年来,杨勇跑遍了王家垣村400多户贫困户,为贫困户生产生活想办法出点子,指导脱贫路径,抓扶贫项目落实。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聘用有劳动力的5户贫困户为护林员,每人每年可增加3000元的收入;通过协调沟通,安排14户有劳力的贫困户进入造林专业合作社;通过“一事一议”,争取资金15万元,完成了同乐村硬化下水处理工程;联系电业局,实施了曹村、同乐、原头3个自然村电网改造工程;配合县、乡医院,完成了全村贫困户医疗“双签约”,享受“136”一站式服务,让贫困户基本医疗得到保障;联系两个公司一个合作社,通过产业帮扶的形式,带动有劳动能力的185户贫困户610人脱贫致富……如今,王家垣村分别接受了省政府和国务院的第三方评估验收,实现整村脱贫。(张立忠 程智强 王佩佩)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