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以梦为马,以汗为泉,不忘初心,不负韶华”这是霍州市第一中学教师李海时刻挂在嘴上、印在心头的座右铭,也是他教育生涯的真实写照。
李海在上课。
“1998年,我从山西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很幸运地进入霍州一中当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并且申请担任了一个班的班主任。”李海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虽然这一切有点偶然,但真正接触教师工作以后他才发现,这里面有辛苦、有繁琐,但更多的是乐趣、智慧和挑战。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决定把教书育人当成终身奋斗的事业,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一名专家型的班主任。
从教的第一天起,面对着朝气蓬勃、性格迥异的学生,李海就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教育管理模式是成功的?答案当然是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严厉,一个慈爱,在日常生活中就把孩子教好了。家庭教育好的孩子,做人做事都很好,而有问题的孩子,肯定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李海做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就采用了家庭教育模式。一方面,李海像一位严厉的支配型的父亲,总是要求学生做很多事情,并且说一不二,不随意妥协,不半途而废。李海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想一想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然后鼓励学生去做,不怕他们做错。课堂上,李海是一个精心策划者,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去获取知识、体验快乐。课后,李海是一个参谋总长,帮助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增加生活经验。
另一方面,李海又像一个慈爱的母亲。在处理某些问题时,老师应该像妈妈一样具有耐心,能够倾听,善于鼓励与协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如果一味地要他自己去面对,学生可能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一蹶不振;当学生在违犯纪律时,如果简单粗暴,严加训斥,可能会激起学生的反抗;如果放任自流,学生又可能自甘落后、自暴自弃。这时的李海发挥了他柔性教育的特性,耐心倾听学生心中的烦恼,心平气和地同他们沟通交流。李海说:“有时,学生需要的就是一点关注、一次倾诉,既然这样,老师又何必吝啬对学生的爱心呢?”
抓住关键,举重若轻。在班主任纷繁复杂的日常工作中,什么是重中之重呢?李海认为:无疑是每周一次的班会活动。因为班会包括班风建设、班干部的培养、感恩教育、安全教育等等几乎所有班主任工作都要通过班会形式开展。开好了班会,学生就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鼓舞了精神,后续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起来,抓住了重点,也就成功了一半。
李海的班会一般包括以下两个内容:素质教育方面,例如读书会、新歌会、师生联谊会、辩论赛、知识竞赛、安全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父亲节母亲节感恩教育、重大节日活动、社会热点问题讨论、“放飞理想展望未来”讨论活动等;班级事务方面,则包括开学会、放假会、考试总结会、班干部选举会、如何对待早恋问题、如何对待手机问题、如何对待学困生问题等。因为班会活动开得有意义,对学生有吸引力,所以学生都非常乐意参加,并且从中受益匪浅,班级的许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在教学方面,李海从来不敢认为掌握的知识已经够学生使用了,也从来不敢认为备一次课能够使用好多次。对知识,他总怀着一颗尊重之心,不敢丝毫马虎;对工作,他总怀着一颗敬畏之心,不敢丝毫懈怠。对数学习题,李海总是先“下海”,做了又做,反复练习,找到最好的解题方法。对教学设计,他也是反复推敲,精益求精,力求给学生最好的讲课效果。多年来,李海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天不做上几道习题,就感觉好像几天没有吃饭,没有精神,无精打采。数学教学工作对李海来说,不但是一份责任,同时也是一份乐趣,让他多了一些感悟、坚守和奉献。
采访接近尾声时,李海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从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定,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无论以后碰到什么困难,我都会保持这颗充满兴趣和智慧的教育之心。”
记者 张延民 范韶华 文/图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