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芦秀萍:矢志教改创特色

2018-08-22 17:30:0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精神的汇聚,是师生敬仰和学习的楷模。要评论一个学校,首先要评论这所学校的校长,有什么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

  芦秀萍就是这样一位校长,不单单是学校的领导者,更是管理者、协调者、服务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这位曾先后荣膺山西省特级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等诸多殊荣,有着研究生学历的“学者型”校长在市实验小学的校园内开启了新一轮的大刀阔斧的育人改革。

  修习国学经典 提升办学品位

  “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国学典籍的浸透和洗礼,同时也让家长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中,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我校国学经典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基本诉求。”芦秀萍告诉记者。

  芦秀萍始终坚信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而在国学经典名著中则孕育着中华民族的魂。她立足学校实际,对学校目前的课程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她先后组织部分领导及骨干教师,分两次赴外地参观和学习国学课程设置,并投资30余万元对整个校园、外围、楼层进行了国学文化元素的设计和装修,营造了浓郁的国学文化氛围。与此同时,学校把国学正式纳入了课程,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规范了各年级国学学习的内容。

  芦秀萍还把国学经典与书香校园、书香家庭建设紧密结合,积极举办家长与孩子一起“同读经典”“阅读成长”等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知孝悌、懂礼仪,同时也让家长学会了如何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一做法受到广大家长及社会的好评。

  深化教育科研 提高教学质量

  曾经一度,该校课堂教学沉闷、教学手段简单,学生们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芦秀萍认为,首先应当从教师的思想上提升专业成长意识,通过为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理念来改变课堂教学手段,增加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性。

  为了让老师动起来,芦秀萍多次参加教学研讨会,博采外地学校特长,与本校骨干教师交流探讨,最终结合学校实际推出了“313”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何为“313”模式?芦秀萍告诉记者,“3”,即自主学习的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课中交流、课后延伸;“1”,是指自主学习的一项特色——课前2-3分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3”,即课堂学习的三个环节——导学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动反馈;展示汇报、精要点拨。

  这一独具匠心的“31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经历了“学模”“研模”“用模”“立模”的探索过程,逐步显示出了它应有的模式效应。全校一、二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三、四年级学生的质疑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五、六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个个自信满满,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习惯得以养成,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主动、课堂灵动、教学生动”成为该校课改的直观映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年全体上下的共同努力,老师们逐步对课堂观察由模糊走向清晰、由忙乱走向熟练,该校教研形态、教研氛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观察已成为走向实效教研的新载体。

  拓展社团组织 推进素质教育

  “今年假期,学校共收到学生优秀作品‘成长棒棒册’1800余册、‘祝福串串烧’500多个、‘红灯笼’1200个、学生日记、摄影作品600余件。其中,200余幅摄影作品,以独特的视角,真实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变迁、乡土风貌、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采访中,芦秀萍不无自豪地对记者说。

  担任市实验小学校长以来,芦秀萍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加快和完善课程化建设。2014年9月,该校经过努力,充分发挥教师、家长资源,率先在全市全面启动了学生社团活动,组建了合唱、武术、体育、舞蹈、器乐、面塑、纸艺、插花、书法、棋类等38个社团活动,每周四下午的社团成为了孩子们的第二欢乐课堂。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学生搭建自由、快乐发展的平台,为他们插上走向成功腾飞的翅膀。”这是植根芦秀萍内心深处的教育初衷。为了完成这一使命,为了下一代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她正在教书育人之路上奋力前行。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姚建

上一篇: 洪洞申双虎:画如其人夕阳更红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