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王艳玲:用双手“编织”致富梦

2018-08-29 09:00: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昔日堆在王家沟农村院的一堆堆玉米秆、玉米皮,曾是庄稼汉秋收后拉回的烧火之物,记录着那些年农人挥汗如雨的勤苦和辛劳。随着电饭锅、液化气灶的推广普及,玉米秆、玉米皮也被人们弃之田边,渐次消失于王家沟人的视野中。但王家沟的玉米皮忽然吃香起来,因为在他们眼中,这看似无用的玉米皮却是“宝贝”,王家沟的草编巧手将其“变废为宝”,用自己巧手编织的工艺品,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一捆捆精选的玉米皮堆放在身边,七八个妇女忙着编织手中的工艺品,前来学手艺的妇女们帮忙捋顺玉米皮。

  “大家看,以前咱们常用的编织方法比较粗糙,用现在这样的‘竖编法’,就避免了接头处不均匀的弊端。”41岁的王艳玲边说边举起手中的一个沙发坐垫。“噢,就是,摸起来比以前的细腻些。”一位妇女接过话茬……

  这是近日隰县阳头升乡王家沟村的妇女们农闲之际交流草编技术的一幕。

  王艳玲是阳头升乡王家沟村人,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以前在县城住着,因为婆婆患病,有高血压、脑梗,孝顺的她,主动回村侍候老人。

  她心灵手巧,爱好手工,平时不爱串门,不爱打麻将,不是在地里劳动,就是在家侍候老人。她想也没想到,一项致富技术,让她致了富,还成为致富带头人。

  王家沟村地处隰县西部,十分偏僻,交通也不方便,村民只会种地务园,再没有其他收入。

  按照市委组织部安排,市委老干部局在王家沟对口扶贫。精准扶贫,就是要立足本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断增收可持续发展,让贫困户在较短的时间内创收、又有长远发展的脱贫项目。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市委老干部局扶贫工作队多次到对口扶贫的隰县阳头升乡王家沟村和安泽县马壁乡下石村走访入户、深入调研,与当地村干部和老百姓一道为脱贫攻坚出谋划策。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后发现,隰县、安泽两地的玉米种植面积广泛且玉米穗长皮白韧性强、薄而柔软易加工,适宜编织成各式各样的工艺品。2017年3月,最终敲定了玉米皮草编产业扶贫项目。

  2017年7月,市委老干部局在王家沟村举办了玉米皮编织培训班。

  当时,王艳玲颇有踌躇,人常说三十不学艺,她现在已经是四十出头的人了,学会学不会,学下有什么用?正在踌躇中间,儿子的一句话给了她勇气,儿子说:“妈妈,只要你喜欢,就一定能学会,就一定能成功!”

  王艳玲和30余名村民及贫困户走进了玉米皮培训班,学习编织技术,短短的5天培训,使她受益匪浅,基本要领学会了,剩下的就是自己回到家后苦练。

  第一次接触草编,王艳玲就爱上了草编,5天培训结束后,她领了一部分玉米皮回到家中苦练,编坏了,拆开重来,不会的,打电话问老师,不间断地练习,让她的双手肿疼,手指头上打起了血泡,但她没有间断,一直坚持了一个多月,熟练掌握了基本技艺。

  王艳玲说:“忙的时候可以种地、打工、照顾老人,不忙的时候做手工编织。现在主要做玉米皮枕头、坐垫,市老干部局全部回收。”

  一花开放不是春,百花开放春满园。由于她的刻苦练习,成为一名草编培训师,不仅带动了本村十多名姐妹从事草编,还为本县龙泉镇培训草编一期,学员有四五十名,为寨子乡桑峨村培训草编一期;外出到浮山县灵中村、襄汾县丁村、永和县、洪洞县大槐树镇湾里社区、忻州市岢岚县阳坪村举办的草编培训班当培训师,共外出培训8期。

  为开阔眼界、寻找销售渠道、提升草编影响力,市委老干部局组织巧手外出参观学习,携带草编精品参加各类展出,2017年8月24日,山西省文博会在太原举办,市委老干部局扶贫工作队组织王艳玲等6名巧手代表赴并参观,25日又组织巧手们赴北京参观《复兴之路》、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2018年又组织王艳玲等30余名贫困村妇女和编织巧手赴西安参观了全国第53届工艺品交易会。让她们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了解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见证国家的繁荣富强。增强了她们依靠双手编织“致富梦”的信心,通过自身努力带动更多身边人创业致富。

  “我多次出外培训、参观学习,效果还是很明显的,通过学习交流,取人所长,做出来的手工艺品比以前更好看了。”王艳玲告诉笔者,通过现场观摩学习,学到了很多实用技术。

  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王家沟村第一书记郭临平说:“草编既给农村妇女开辟了一条致富的门路,不出家门就可增收,同时也改变了农村妇女闲时无事可干打麻将、说闲话的生活习惯。作为新生事物的草编文创产品,如何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成功叩开更大的市场?我们市委老干部局一是成立了草编学艺共享平台,培育农村草编队伍,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增强产品的多元化需求,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贫困户草编产品打开销路。二是草编技术团队携作品多次亮相全国的大型会展,受到了欢迎,尤其是在省内刮起”草编旋风“。临汾草编的市场影响力和口碑美誉度也一再跃升扶摇直上,并先后将第四届”三晋巧姐“手工艺品展评展销活动银奖、省妇联巧手脱贫明星产品奖等奖杯揽入怀中。现在,我们的草编产品是供不应求,只要编下,就有人要,还出现了订货排队的状况。农村妇女草编大有可为。”

  废品变金山,思路开富路。现在市委老干部局已经投资一万元,为王家沟村成立了玉米皮手工艺加工合作社,本村的8名妇女收入2万余元,人均2000余元,部分村民收入达3000余元,户户揣起了金罐罐,玉米皮草编已经在王家沟及隰县全县推开。

  王艳玲也有了很大的收获,一年多来,连草编带讲课收入,共收入1万余元。被隰县县委、县政府评为2017自主脱贫标兵。

  “我们村里的妇女们知识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因此,手把手教会大家新工艺成为当务之急。”王艳玲除了自己编织玉米皮手工艺品外,还积极鼓励和组织村里部分有发展意愿的年轻妇女参加玉米皮编织。

  每次培训,王艳玲都要在讲台上充满激情地对学员们说这句话:“我是贫困户,我用双手编织心中的梦想,用双手为自己创造财富,我想用手工编织技术,带领更多的农村巧手姐妹们,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越走越好。”

  王艳玲执着地坚守,用心地创作,在努力丰富着草编制品的花色种类,把一抹清新可爱的“田园风”带给都市人,为隰县草编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开拓着更广阔天地。(张瑞强 王军)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邰屹芃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