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八岁时,她因病导致严重弱视,婚后靠丈夫打工挣钱度日,她模糊了眼前的世界,更迷茫了未来的方向。直至有一天,机缘巧合,她学会了推拿按摩,用双手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重新擦亮了看世界的眼睛。从那时起,她成了一位替人缓解病痛的天使,她用那双从小就模糊了的眼眸,点亮了未来,她就是陈瑞平。
生活窘迫年难过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吉州大地一派丰收的景象。记者慕名寻访,在一间不大的按摩室里,走出来的女子一袭白衣,短发,秀丽的脸庞上戴着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真看不出她是一位弱视患者。眼前的女子就是陈瑞平,是吉县残疾人创业的一个典范。
“最严重时,我什么都看不清,经常被撞被碰……”陈瑞平说,那时候心情不好,身体也不好,生活看不到希望。2008年之前,弱视的陈瑞平是个典型的家庭妇女,照顾丈夫和两女一儿的饮食起居。
一家五口仅靠患有小儿麻痹的丈夫在外打工挣钱,微薄的收入经常是入不敷出,三个孩子很少买新衣服,偶尔给孩子们买一点零食,还是三个人分一份。
“记得2007年春节前夕,家里只剩下一百块钱,偏巧煤气也用完了,面临着揭不开锅的窘况……”陈瑞平说,那是最难过的一个月,她因着急干活,摔了一跤骨折了。没钱看病,没钱给孩子买新衣服,没钱买年货,没钱孝敬双方老人,甚至没钱过这个春节,四处举债……一家五口才勉强过了年。
2008年,吉县残联对全县残疾人摸排走访。那时,陈瑞平全家住在吉昌镇祖师庙村一孔破烂窑洞里,因年久失修,窑面开裂,许多裂缝不时掉下细碎的尘土。
得知陈瑞平的情况后,吉县残联工作人员提议她去参加全市残疾人按摩培训。
也正是此举,让陈瑞平在模糊的视线里瞥见了一丝光亮。陈瑞平和丈夫葛建丰打点了简单的行装,奔赴临汾学习。
勤学苦练技艺精
7月的平阳城骄阳炙烈,闷热难耐,培训室里的陈瑞平却比任何时候都冷静,她认真听讲,专心学习按摩手法。半年时间,180多个日夜,她没有误过一节课,没有错过一次练习。陈瑞平学习了经络按摩、足底按摩、穴位按摩等技艺。培训期满,她对人体经络顺序、穴位走向等知识烂熟于心,俨然是一名专业的按摩技师了。在身边照顾她的丈夫葛建丰,也熟练掌握了人体结构和按摩技巧。
学成归来后,陈瑞平夫妇当即决定在吉县开一家按摩店。
2011年10月28日,陈瑞平夫妇在吉县残联的帮助下,租了一间小门店,购置了三张按摩床、三张足疗椅,办理了相关营业手续,走上创业之路。
第一个月,陈瑞平夫妇获利三百元。
那是个喜气洋溢的日子,二女儿高兴地说:这下,总可以买件新衣服了吧!”陈瑞平激动地点头,跑到菜市场买了一条鱼、二斤肉,恭恭敬敬地送到婆婆家。这是她挣到的第一笔钱,应当孝敬老人,弥补以前的亏欠。她也知道,天道酬勤,只要肯吃苦,就一定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陈瑞平按摩很耗体力,她手肘齐上,全身用力,拍打按压,一双手要按遍患者全身。一整套按摩下来,最少一个小时,经她推拿按摩后的患者,当下疼痛就会得到缓解。许多人劝她,何必每次都替人按摩全身呢(免费赠送的服务),有人脖子疼,你就给他按按脖子,有人腰疼,你给他按按腰好了。
陈瑞平笑着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永远治不好病……”这些中医理论她烂熟于心,她不想投机取巧砸了自己的招牌。所以,尽管患者的疼痛有在颈椎、有在腰椎、有在关节的,她都坚持帮患者做全身经络疏通。
艰苦创业迎新生
奔着陈瑞平的实在,更奔着她手下的真功夫,前来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陈瑞平越来越忙。经常是,她给一个患者按摩,旁边有好几个人在排队等待,最忙的一天,她竟连轴工作了十六个小时,为十五名患者做了全身按摩。
“累,怎么不累呢?”陈瑞平边说边挽袖子。只见其两个肘部都淤着黑青,结着厚茧。“父母确实很辛苦,但是他们没有白辛苦。我们家的生活改变了,更重要的是,我妈的精神状态变好了,身体也好了。自从她干了这行,再也没有崴过脚,再也没有骨折过。”大女儿葛姣莹说,妈妈是她的骄傲,为她姐弟三个树立了坚强的榜样,她们以母亲为荣。
27岁的葛姣莹比弟弟妹妹更懂得母亲一路走来的艰辛。在她的记忆里,母亲是个多病的人,弱视带给她的,不只是身体上的疾患,更是心灵的禁锢、精神的封闭,她在自己的黑暗世界里固步自封。“真不敢想象,如果没有残联的帮扶,她会变成什么样?”葛姣莹一边说,一边看向母亲。
陈瑞平只是微笑着赞同,没说话。陈瑞平跟丈夫一起打理按摩店,虽然没有巨额的收入,但是细水长流,干一天就有一天的收获;已经成婚的大女儿,一有余暇就来店里帮忙;二女儿就读于江西东华理工大学;小儿子在太原学习推拿按摩。这便是陈瑞平当下的生活,很简单,也很温暖。
2011年,陈瑞平夫妇开的盲人按摩店被临汾市残联评为残疾人创业示范点。她说,这将更加激励他们把自己的事业经营好。她还要用所学技能回馈社会,感恩帮助过他们的每一个人。以后他们要将店面慢慢做大,教授身边有困难的残疾人推拿按摩技艺,让大家一起加入到创业行列中,开始崭新的生活。
记者 郝海军 梅钰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