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张兵兵的绿色梦

2018-10-17 09:24:5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洪洞有个茹去村,茹去村有个老天坡。

  老天坡其实不是坡,是村东七沟八梁组成的一座山。

  深秋时节,漫步老天坡峁峁梁梁,一块块梯田尽收眼底。每块田里,一株株一米多高的柿子树苗长势茁壮,舒展着身枝迎风摇曳。让人想不到的是,一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荆棘遍野,满目荒凉。

  这一变化,得从一位叫张兵兵的女人说起,是她带领全家人不惜投资600多万元,硬是开垦、承包山地2000余亩,她怀揣的梦想是栽满柿子树、大山披绿装、绿山变金山。

  张兵兵今年49岁,生长在洪洞县万安镇鲁生村一个农村家庭。不甘受穷的她,22岁嫁给双昌村刘侯之后,两口子就没停止过打拼。养鸡、炼焦、经营车队,生意顺风顺水,规模越做越大,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虽然挣了一点钱,但心里时常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半夜醒来,张兵兵总是辗转反侧,难以成眠。她坦言从心里割舍不下那份对泥土的感情,在农村施展作为,越来越成为她心底一份厚重情结。

  去年9月下旬,张兵兵与一朋友聊天时,朋友说苏堡镇茹去村有座山想对外承包。她兴趣十足,紧追不舍,当即一道驱车20多里,到达沟壑纵横、层峦叠嶂的茹去村实地查看,紧锣密鼓与村里展开商谈。“现在我们不缺吃、不缺花,好不容易才过上几天舒心日子,你还折腾个啥呀!”上午就要签合同了,一向支持她的丈夫有些不理解。张兵兵说,咱出身农村,土地是命根子,趁还有年龄优势,再奋斗几年,让满山飘果香、绿山变金山,不是活得更有价值吗?就这样,前后仅4天,就签订了这份老天坡50年的承包合同,成立了洪洞县泽盛种植有限公司。

  合同签了,艰辛也随之而来。

  老天坡虽然面积不小,但地无三尺平,七沟连八梁,不立愚公志、不下愚公苦根本干不成样子。张兵兵果断把中药养生铺交给女儿打理,她与丈夫一起打起铺盖卷,从舒适的县城搬进山里一闲置窑洞安营扎寨,并相继做通女婿和正在北京打工的大学生儿子的思想工作,把两人拉入他们阵营,一家四口吃住山里,开始了艰难打拼。

  当务之急是修路。没有路,大型机械就没法上山作业。他们投资100多万元,购置回挖掘机、推土机、整地机等机械设施,雇了两名司机,昼夜轮班,人停机不停。张兵兵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她也变成了名符其实的“女汉子”,能开推土机、能开整地机、能开三轮车,如同一个老把式。

  4个月后,随着一条3公里长、4米多宽山路的完工,相继整理出240多块梯田。这些梯田最大的5.2亩、最小的仅有0.3亩。土地整理后,老天坡耕地面积达到1580亩,加上之后承包邻近后山头村的480亩,总面积达到2060亩。

  张兵兵儿时的记忆中,爷爷家的老院子里有一颗硕大的柿子树,默默地花开花落。每到九月时节,一串串金黄色的柿子如灯笼般悬挂在枝头,煞是好看。张兵兵没想到。几十年后,自己的创业梦会与柿子树交织在一起。

  年前,张兵兵在网上搜索项目时,熟悉的柿子闯入视线:柿子树好管理、树龄长。果实清甜可口,营养丰富,维生素含量是一般水果的两倍以上。还清热解毒,降压止血,软化血管,药用价值高。张兵兵如获至宝。接着去运城、渭南等地实地了解情况,咨询相关技术专家,最后,将苗木种类锁定为水果柿子树,在新绛县,以每苗5元的价格一次性订购了5万株苗子。

  理想与现实,隔着几许沟梁,山上植树,步步都不轻松。正月初五,一家人就进驻工地,整地施肥。清明之前,开始大规模栽植树苗。缺水,是这里最大的难题。茹去村九沟十八弯,村民吃水靠在1500米以外的深沟,汇聚小泉小水,用水泵抽入村内。天旱时,断流是常有的事。栽植和浇苗时,水得从七八里以外的水渠雇车拉。“在山上干活,最怵的是一盘90多斤的水管,上二三里坡才能从沟底扛到山顶。”戴着眼镜、一脸白净的张兵兵的儿子刘军旭说。

  “挖掘机68万、有机肥料65万、买水费用9.5万、栽苗费用22.5万……”翻开张兵兵的开支账本,总投入已达665万元。为筹备资金,张兵兵东挪西凑,还80万卖掉城郊一座院落。“那座院落全家人住了好几年,一砖一瓦满是感情。说心里话,真有点舍不得。”张兵兵眼里有些湿润,“春季栽植的5万株苗子,有两万多被寒流冻死,眼下就得补栽。”为减缓资金压力,他们已种植了柴胡、黄芪等药材600多亩,从明年开始到柿子树盛果期之前,2000多亩山地将全部种植药材。

  山上秋风猎猎,四野草木苍秀。站在高高的老天坡山顶,略显清瘦的张兵兵流露着坚韧、刚毅的目光,她眼前浮现的是柿树满山、硕果飘香、发展乡村游、带动乡亲富的美丽愿景。(孔小平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