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村医高松霖的为民情怀

2018-11-21 17:47:2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苍耳熟了,曼陀罗依然在绽放,火红的柿子挂满枝头。

  11月16日,记者走进尧都区屯里镇东张堡村卫生室,村医高松霖正在忙碌着。刚来了一位被狗咬伤的村民,高松霖仔细察看了患者的咬伤部位后,立刻为患者使用流动水源冲洗了伤口,用无菌敷料包扎起来,反复叮嘱患者要尽快到疾控中心注射狂犬疫苗。这一切忙完了,他才回过头来对记者说,农村养狗的家户很多,拴狗的很少,狗自由来往,村民被狗咬伤的事时有发生。作为一名医生,深知狂犬病的危害,所以要及时提醒村民注射狂犬疫苗。

  倾情村民保健康

  屯里镇东张堡村卫生室成立于1995年,现有4名工作人员。卫生室负责人高松霖是土生土长的东张堡村人,现年50岁。他1987年毕业于临汾市职业技术学院,1990年参加工作,在乔里镇卫生院药房工作三年多后,1995年调至屯里镇东张堡村卫生室工作至今。

  东张堡村全村近千口人,每天都有村民来看病。为了及时服务患者,高松霖索性把家搬到卫生室,这样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6点钟就可以开门了,为患者节省了时间。多年来,他坚持免费为村民(特别是老年人)测血压、量空腹血糖,为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有时半夜三更,有村民发烧或身体突然不适来敲卫生室的门,他会从床上爬起来为村民诊治,从未有过怨言。遇到村里生活困难的低保户、五保户和留守老人,他会为老人们义务治疗并免收医药费。

  收养弃婴传美名

  高松霖记得很清楚,那是2000年的农历二月初四,他走在出诊回来的路上,耳边突然传来婴儿微弱的啼哭声,循着声音,他在东张堡火车路桥下看到一个小纸箱,里边是一个已经冻得脸色发青的婴儿。正当他本能地要抱起纸箱的时候,旁边一位路人好心地提醒他:“别抱,这孩子有病,已经有几家拣回去又扔出来了。”“天气这么冷,再不抱回去,这孩子恐怕就没命了。我是医生,也许我可以救活他。”他一边回答路人一边把孩子抱回了家,解开孩子的襁褓一看,原来是一个男婴,严重的脊椎膨出,头骨未发育完整,腰部有脓包,并且双脚畸形。看到这里,高松霖倒抽了一口凉气,没想到孩子病得这么厉害,怪不得前边拣回去的人家又把孩子扔了出来。怎么办呢?高松霖求助于自己的父亲,父亲也是一位老医生,父子俩决定一起为孩子进行治疗。全家人都被调动起来,细心呵护抚养孩子。由于先天发育不良,孩子大小便一直失禁,高松霖家的院子里晾满了尿布。

  如今,孩子已经18岁了,在高松霖的教育下,孩子身残志不残,细心琢磨手机维修和家电维修技术,为村民服务。看到村民们脸上惊喜的表情,高松霖心里也是甜滋滋的。

  敬老院里乐陶陶

  高松霖办敬老院,缘于奶奶的一次意外。

  10年前的一天,年迈的奶奶不小心摔倒后骨折了,躺在床上一年多。高松霖和妻子就在奶奶床旁照顾,端屎送尿呵护备至。看到妻子累瘦了一圈,他很心疼,心里寻思,孝并不难,就是太“绑人”呀。

  高松霖看到,村里的年轻人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多数家庭的老人也因此成了空巢老人,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的自理能力逐渐下降,生活上出现诸多不便。这一切让他有些伤感,如何让老人们晚年幸福的生活?如何才能让这些老人老有所乐,同时又能减轻儿女的负担呢?此时一个念头闪进脑海:开办敬老院,替儿女们尽孝,把孤寡老人聚集在一起,大家有说有笑,下下棋,跳跳舞,这不就解决了养老的问题了吗?

  说干就干,高松霖在2008年8月份开始筹建敬老院,2009年完工,后于2016年进行扩建并重新装修,目前总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总投资达380余万元。这期间,资金困难、设施设备无法到位,高松霖咬紧牙关硬是挺过来了,敬老院历经10年终于在2017年迎来了老人们入住。

  从刚开始的两三个老人到现在的三十多个老人,敬老院赢得了村民认可。高松霖向村民承诺,本村老人入住敬老院一律按护理标准的半价进行收费,五保户、低保户老人提供免费入住。他在敬老院内生活区门口挂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儿女大可为国忙行孝有我”,下联是“爹娘老安享晚年尽孝如您”。对联是这样挂的,高松霖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苦心经营下,老人们在敬老院里开心地生活着,脸上挂上了幸福的笑容。

  记者 景秀红 刘晚 文/图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