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蔡源龙:千方百计谋脱贫 一心一意惠民生

2018-11-22 09:21: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他用脚步丈量了北掌村的每一寸土地,他能叫出每位村民的名字,他用双手撑起了摇摇欲坠“三农”经济,他的到来,使汾西县对竹镇北掌村激发活力、焕发生机。每一名北掌村民见到他都会亲切地叫一声“蔡书记”。他就是汾西县水利局驻村“第一书记”兼党支部书记蔡源龙。

  抓党建 凝聚党心民信

  组织兴,则百业兴。蔡源龙牢牢树立起“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意识,他认真分析北掌村的党员情况,针对党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年龄偏大等问题,制订了“一课三会一劳动”活动制度,并规定每月15日为固定活动日。他经常对党员干部说:“你对村民一分好,他们就会回报你十分。我们要多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他还经常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开展打扫卫生、植树绿化、慰问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等活动,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今年7月初,蔡源龙组织全村党员干部举办了庆祝建党97周年文艺晚会,号召村民积极参与,并组建了10余项节目,其中首届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把整场晚会推向高潮。这场活动树立了党员干部在村民中的形象,增强了村民之间的凝聚力。同时,蔡源龙积极介绍优秀人才加入党员队伍,其中4名大学生已向组织递交了申请,现已进入考察程序。

  通过蔡源龙与村“两委”班子的不懈努力,北掌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全村各项工作运行持续向好。

  抓精准 奠定脱贫基础

  为了让群众了解各类扶贫优惠政策,蔡源龙在走访村民的过程中,时刻不忘宣传扶贫政策。在他的努力下,各种扶贫宣传单页发到了每位村民手中,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提升了广大村民的获得感。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情况千差万别,必须精雕细琢、精益求精,针针扎到“穷穴”里、招招治到“穷根”上。蔡源龙组织村干部建立贫困家庭档案卡,严格按照“八不进”和“六个精准”规定确定贫困户。他还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走访了解每户村民的生产、生活及收入情况,向村民解读识别贫困户的标准和注意事项,经过多轮评议,最后确定贫困户99户,做到了识别精准。

  为了便于帮扶责任人和贫困户联系,蔡源龙设计了联系卡,不但方便了贫困户,而且受到市扶贫办检查组的认可并在全县推广。经过有效的走访,蔡源龙对贫困人口的数量、致贫的原因有了充分认识,扶贫政策也传达到了村里的各个家庭,为北掌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抓产业 促进经济发展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攻坚的主体。蔡源龙把北掌村当故乡、把贫困群众当家人,用心、用情、用脑开展帮扶。他积极开展集体经济“破零”行动,对蘑菇大棚和农业合作社组织注入扶贫资金30万元,每户村民可得红利500元。同时,申请或签订了一系列扶贫资金和项目,为北掌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通过蔡源龙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北掌村的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过上了宽裕的生活。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扶贫济困, 你我同行。风雨兼程,一路为民。”这句话,写在蔡源龙保扶贫日记的扉页,他也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这句话的内涵,诠释着一名优秀扶贫干部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原学军 靳文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