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振辉(中)和技术工人研究电子元件。
临汾新闻网讯 11月22日晚,可容纳500余人就座的市投资大厦五楼会议室座无虚席,由市工商业联合会、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戎子杯”讲述企业家创业故事会激情上演。活动现场,讲述者们围绕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汾企业在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成功实践和经验启示,以亲历、亲见、亲闻的故事,展示企业家的智慧和情怀,彰显了临汾企业家不忘初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这次讲述企业家创业故事会中,曾获“山西最美残疾人”的大宁鑫辉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振辉的故事博得了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一
1975年3月,贺振辉出生在大宁县曲峨镇闫家坪,这里的山水把他养育到17岁,“翅膀”硬了的他,随着打工的人流辗转来到上海、济南等地的电子设备厂。对着隆隆作响的机器,这个只在初中待了一年、一心想改变命运的农村娃有过迷茫,有过退缩,最终被不服输、不甘心所战胜。他买来初中物理课本从头一页一页苦嚼,利用工休去夜校一次一次补课,在旧货市场淘回废旧电器一件一件“解剖”,靠着苦学苦思、执着顽强,外出打工的18年间,他创新技术18项,为企业盈利上千万元,在电子世界铺就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贺振辉”3个字也成为当时上海和济南所在电子工业区的一面旗帜,每个企业都想把他挖掘到自己的麾下。
2010年3月,35岁的贺振辉在研发新产品时,不小心左臂和半个身子被机器卷了进去……3秒,一阵风拂过面庞的时间,他的生活被彻底改变。由于受药物刺激,他从一个思维敏捷、阳光潇洒的青年,变成了行动迟缓、大脑迟钝的人,曾经把他当宝贝一样捧着的企业无情地抛弃了他。
当时,贺振辉被固定在病床上两个月,一动也不能动,只能仰天躺着。他茫然地望着天花板,听医生和护士在身边低声交流。耳边传来病情的结论,他清楚了自己的未来。从那一刻起,他拒绝喂进自己嘴里的各种食物,包括药物。
耳边,传来妻子、哥哥和姐姐的哭声,这不是手术后麻醉的迷幻,真真切切,他感觉到母亲就在身边。迷迷糊糊中,他看到故乡大宁的七沟八梁,看到父老乡亲淳朴的笑容。
“回家,我要回家,回大宁。”病床上的他发出梦呓般的声音……
二
2012年2月,贺振辉和妻儿一起返回家乡大宁。他发现,20年过去了,家乡的山清水秀没有改变,家乡的贫穷也没有改变多少,哥哥、姐姐依旧在一年年推着门前的石碾,咕噜噜的石磙、重叠的脚印让贺振辉辛酸落泪,那一刻,他有了在家乡办一个电子厂,让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的想法。
可让一个贫困落后的山区接纳一个陌生的电子厂谈何容易?妻子担心他的身体承受不住办厂的艰辛;朋友们质疑,就算电子厂建成了,该如何生存?贺振辉摸着没有知觉的左臂,想起母亲省吃俭用积攒下的用橡皮筋扎起的一叠叠毛票,那是攒来准备为他娶媳妇用的,那是家里的老母鸡生了蛋,母亲拎着篮子走多远的路去集市上卖了才攒下的。干,再不能让乡亲们这样穷下去了,要把漂泊异乡20年学到的真本事用来造福家乡。
缺少资金,借!没有厂房,租!没有机器,赊! 2013年5月,37岁的贺振辉顶着压力,在艰难中开业,一步一挪地向前行进。经过7年的咬牙打拼,贺振辉再次用汗水,硬硬渗进了几乎被南方大中小企业垄断的电子元件市场,产品被销往广州、深圳、上海等十多个城市150余家企业,且供不应求。他填补了北方山区轻工业制造的空白。
2016年5月至今,贺振辉先后在大宁的十多个村办起了分厂,免费提供技术设备,产品全部回收。安置了包括残疾人和困难户在内的720人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这个数字对一个贫困山区的乡亲来说,是生活的激情,是好日子的动力。那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农忙时在地里干活,闲暇时就去家门口的蜂鸣器流水线车间做工。勤劳的乡亲借助电子厂,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启了一条富裕之路。
三
让贺振辉难以忘记的是,在上海打工期间,身上起了疹子,脚踝又被机器烫伤,上海的夏天异常炎热,伤口一直发炎流脓,引起全身低烧不退。无奈,他只好回家乡治病疗养。在他从上海上了火车时,才发现所背的挎包被人割了长长的口子,除手上的车票,东西丢个净光。二十多个小时的行程里,同座的一对老夫妻知道了他一路上不吃不喝的原因,给他买了饼子,打了开水,并给他留下从省城太原回大宁所需的三十多元车票钱,让他顺利回到了家乡。
“那会儿,我说不出‘谢谢’二字,只是使劲忍住要往外流的泪水,只对两位老人微笑,微笑!”
“只要看着你的笑,我们心里就舒坦了。”老夫妻留下话就下车了,而他仍沉浸在感激中,回不过神儿,没有留下那对老夫妻的地址,成为他此生最大的遗憾。
更让贺振辉不会忘记的是,在他资金周转不开、厂房到期的艰难关口,是大宁县委、县政府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创建了大宁工业园区,他被邀第一个入驻。有了政府的扶持,他接连研发出新产品,先后获得国家7项专利证书和一项国家级发明,他的名字在行业被再次叫响。
贺振辉用有限的财力和物力助力家乡脱贫,让生命之花绽放得无比绚丽;他咽下肢残人的酸楚,用坚强的毅力,写出了人生的精彩。他对生活的乐观、对故土的厚爱、对帮扶乡亲立志脱贫的决心,都激励他在电子世界走得更高、更远。
记者 刘晚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