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检察官胡武平:实际行动为法治中国贡献力量

2018-12-24 17:25: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绿色军营,沙场点兵,他曾是身穿戎装,保家卫国的战士。转业不转志,1999年,带着军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军绿到检察蓝,他始终不忘初心,保持着军人一切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优秀品质,自此,他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任劳任怨,坚守公诉工作20年,始终奋斗在指控违法犯罪第一线。20年来,他廉洁奉公、秉公办案,先后承办各类刑事案件近2000件,无一错案;他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多次承办上级交办的有重大影响的刑事及职务犯罪案件,政治、社会、法律效果显著,先后被尧都区授予“十佳卫士”“百优干警”“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他,就是尧都区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二部员额检察官胡武平。

  锐眼析疑 守护公平正义

  刑事检察是刑事诉讼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刑事检察工作是法律监督的最后一道门槛。从检20年来,胡武平始终坚持把坚定的政治立场置于首位,坚持政治学习,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准则,拒礼拒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长远的、发展的利益去谋划检察工作。工作中,胡武平严谨认真、精益求精、勤学善思,坚持用担当诠释忠诚,自觉用责任担当起一名检察官的职责和使命。

  对待每个案件他都一丝不苟,对证据材料总是认真核对,反复推敲。他承办的“县底帮”一案,关注广、人数多、案情复杂,自受理之日起,他连续加班加点阅读案卷,书写了150页阅卷笔录、庭审提纲、公诉意见书,详细听取犯罪嫌疑人辩解,仔细推敲每起犯罪事实,引导侦查人员补充侦查。为达到庭审效果,会同办案人员做被害人思想工作,争取被害人出庭作证指控犯罪。历经五天开庭审理,对28名被告人采取不同的问讯、答辩技巧,沉着冷静、有理有节地讯问、举证,应对自如地质证、答辩,以一个国家公诉人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涵养,使横行多年的特大犯罪团伙受到了法律严惩。

  长年在公诉一线的坚守,胡武平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2016年4月,胡武平受理了某县交警中队长黄某涉嫌危险驾驶一案,其酒精含量达212.66mg/ml,但在讯问中,黄某却提供了重新鉴定酒精含量为12.36mg/ml的复印件,辩解其达不到立案标准,不构成犯罪。对此,胡武平锐眼析疑,深入调查,发现并掌握了第二鉴定所存在出具虚假鉴定的嫌疑,建议当地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同时向所在地的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书。提起公诉后,黄某的辩护人又提出了第一鉴定所出具的鉴定辅助人员不具有资格的证明,并以鉴定存在瑕疵为由,提出无罪辩护意见。胡武平立即申请休庭,建议补充侦查,再一次和办案人员前往外地调查,获取了此证明系鉴定人员与黄某所为的相关事实和证据。最终,使法院对黄某作出了有罪判决,维护了法律的神圣和尊严。

  保障人权 执法也有“温度”

  公诉工作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的创举,也少有大张旗鼓的表彰,但却有着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作为一名人民检察官,胡武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注重把握党的刑事政策,做到了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统一,诠释了党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文明办案的要求。

  5·12汶川地震期间,在了解到办理的一起被告人郑某某等三人非法采矿的案件中,在押三被告人均属地震重灾区的情况后,他主动与被告人家乡的派出所联系,帮助他们了解灾区亲人失散、房屋损毁等相关情况,迅速为其申请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并垫付路费,使他们及时返乡,参加到重建家园的行列之中。离开时,他们表示一定按时归案接受处理。胡武平的做法使党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文明化办案要求落到实处,树立了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的良好形象。

  20年的默默奉献让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说起胡武平,共事多年的同事们都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老胡是好样的,确实值得咱们学习。”多年的同事和好友孔凡国说:“老胡是一个开朗的人,对待同事都很热心,哪位同事在工作中有压力了或者有不懂的问题了,都愿意找他聊一聊,他也常常主动帮助同事疏导工作压力和情绪。”检察官娄小梅告诉记者:“老胡这个人责任心特别强,20年来都是兢兢业业,从没听到过他一句抱怨。别人不敢接的大案要案,他也总是主动接手。”2018年8月,胡武平负责的129人涉黑犯罪集团案件,由于涉案人数大,性质恶劣,为充分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分成五案审查起诉。他带领同事们连续奋战3个月,双休日不休息,几乎每天加班到深夜才回家。在办案责任和压力下,他始终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即便是下班回到家,他仍然在翻阅相关案例、查阅相关法规……而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尽快依法严惩不法分子,还社会一片净土。多年来,胡武平就是这样用忠诚彰显着一名人民检察官的本色,时刻牢记着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的使命,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人,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圆满完成宪法赋予的职责。

  孝老爱亲 竭力忠孝两全

  在公诉席上,他是国家的金盾,公平正义;在审讯室里,他是反腐的利剑,铁面无私;而在生活中,他却是一个温和细腻的人,他把“孝”字深深地刻在日复一日的生活琐事上,照顾父母尽心尽责,同时也默默影响着自己的妻子、女儿以及身边的每一个人。

  公诉工作繁忙,“白+黑”“5+2”是日常,为了方便照顾父母,胡武平曾想把老人接到身边来,但老两口还是习惯老家的生活。如此,胡武平便每周末回襄汾看望父母。八十多岁的老母亲都会拄着拐杖在巷子口等他,正是因为这份牵挂,即使工作再忙,也一定抽时间回去,哪怕只是匆匆赶回去吃个午饭、送一趟蔬菜水果。前年夏天,胡武平的母亲突发脑梗在临汾住院,父亲不放心老伴,白天想去医院陪着,晚上又想回襄汾住,于是,胡武平每天清早开车去襄汾把父亲接到医院,晚上又把他送回襄汾。看起来很麻烦,但他却说:“孝顺,不仅仅是孝敬,还有顺心,住院的是我的母亲,更是我父亲相濡以沫60年的老伴,只要他陪在母亲身边就能安心,我应该让老人顺心。麻烦点也没什么。”胡武平不仅是对父母孝顺,对岳父母也同样孝顺。去年,远在运城永济市的岳父来临汾看病,住院后,胡武平主动承担起夜间陪护的责任,他白天上班,晚上坚持陪护,为岳父穿衣、喂饭、嘘寒问暖……妻子说:“每次父亲来临汾看病,都是他负责陪床,他白天工作忙,晚上还非要到医院陪护,早上接着去上班,一句怨言都没有。”不久,妻子也因为肠胃不适,需要去北京看病,为了不影响工作,胡武平每次都是坐早上的动车陪妻子去北京中医院看病、开药,当天下午又坐动车赶回临汾,他说:“尽量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也能陪着她就医。”胃不好需要调理,他每天早上都给爱人熬粥,在他的细心照顾下,妻子的胃病也好了很多。

  多年来,面对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的琐事,胡武平没有压力吗?当然有,可他却说,遇到烦心的事,只要回到家,母亲给他做顿饭,睡上一觉,就好了,“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因为他的身后有一个温暖的家,把信任和支持都给了他。

  ……

  这就是胡武平,在平凡而又忙碌的岗位上,用20年的坚守和奉献,诠释着一名刑事检察官维护法律尊严、维护公平正义的职业忠诚;在日常的生活中,尽可能地抽出时间陪伴照顾家人,努力地做着父母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孩子的好父亲。即便还总是会为了工作时常缺席家庭聚会、错过父母生日、在孩子的成长中留下深夜晚归的记忆……但他却时刻牢记着自己当时在党徽下许的铮铮誓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使命。

  “明法致公敬业为民”——在尧都区人民检察院的格言墙上,胡武平用这八个字作为他身为一名人民检察官的初心和使命,打击违法、震慑犯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法治中国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奋斗着、前行着……

  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