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师彩萍:助人那件“小事儿”

2019-01-14 09:29: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来,总有人问我:‘这么多年来,你坚持不懈地做公益、献爱心,你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伟大吗?’其实,还真谈不上‘伟大’,我做的都是一些太平凡、太平凡的小事了,摆不到台面上说。”师彩萍口中的平凡“小事儿”真的简单吗?其实不然。

  这件“小事儿”有初心

  师彩萍今年62岁,已退休17年。

  2002年,全国党政机构改革,从十几岁开始就从事会计工作的师彩萍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侯马市上马街道办事处提前退休。“那年我才45岁,就可以享受到退休福利了。”师彩萍一直以来把工作单位当成自己的娘家,“我觉得我这一生在党的好政策下生活得太美好了,我心里装着满满的幸福感。”

  2004年,在家歇了2年的师彩萍闲不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我能坐在家里享清福,但我总觉得自己还不老,不能就这么坐着,我得做点什么来回馈社会。”这一年,师彩萍来到侯马市上马街道办事处关工委任副主任。

  带着使命,师彩萍的目光聚焦在家庭贫困的学生身上,她常常向困难学生们伸出援手,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我虽然精力无限但力量毕竟有限,要是有个爱心团队就好了。”

  2015年2月,师彩萍正式加入侯马市爱心志愿者服务中心帮扶组。“说来也巧,我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帮扶贫困生的联系人电话号码,正好是卖地板砖给我儿子的老板的电话号码,我就与他进行了对接,跟他说我想要一对一地帮扶一个孩子。”这一对接让师彩萍走上了爱心帮扶的道路,用她的话说,“做公益、献爱心这件事我已经放不下了。”

  3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只要有公益活动的地方,就会有师彩萍的身影。

  “郭明义有句话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些年真真切切付出努力帮到了别人,我才对这句话的含义有了深切体会。”师彩萍很爱笑,发自内心的笑容仿佛具有魔力般、感染着身边无数人。

  这件“小事儿”暖人心

  “我们2018年完成了对9个孩子的帮扶工作,其中,2个上了大学,1个当了兵,1个当了学徒,5个上了中专……”说到孩子们,现任侯马市爱心志愿者服务中心帮扶组组长的师彩萍有讲不完的故事。

  “姥姥,等我放假了,咱们去看看师奶奶。”一转眼,静静(化名)已是一名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她对姥姥李梅芳说,“师奶奶就像我的亲奶奶一样。”

  静静是师彩萍第一个进行一对一帮扶的孩子,三年前还在上小学6年级的静静走入了师彩萍的内心。“孩子的妈妈身体不好,爸爸肢体残疾,只有姥姥能照顾她。静静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却很乖巧,她说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幼儿老师。”进入侯马二中初中部就读后,师彩萍就成了静静的“家长”。参加了许多次家长会后,师彩萍跟静静的班主任老师沟通,想让静静学一门才艺,掌握一技之长,以后好有个出路。之后,静静便在师彩萍的帮助下学习了拉丁舞和声乐,并顺利考入市艺校。

  静静的心思李梅芳最能洞见,“孩子没事儿就会念叨她的师奶奶,这些年我们的生活多亏了师大姐的帮助,正是她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让孩子走上了一条自己喜欢的路。”李梅芳看着静静一天天地健康成长,希望她能懂得感恩,长大后把师彩萍对她的爱继续传递下去。

  与师彩萍结缘的不止静静一个人,侯马市张王村的小姐弟三人也时常牵动着师彩萍的心。

  2016年8月,三个孩子失去了父亲,母亲也出走了,孩子们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那一年,他们当中最大的小珍(化名)7岁,小珠(化名)5岁,而小贵(化名)只有2岁。每个月师彩萍都会带着爱心志愿者准时准点为孩子们送去学费、生活费以及学习和生活必需品。上个月去看孩子们时,小宝珍辅导弟弟妹妹们写作业的一幕让师彩萍很受感动,她说,“小宝珍有了当姐姐的样子了,孩子们也知道了要彼此照顾、彼此依靠,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得知小琳(化名)身患骨癌后,师彩萍带头为她捐款1400元,并筹得募捐款共计24194.19元;对林林(化名)等3个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后,结合其他志愿团队的资源优势,师彩萍为3个孩子推荐了有效的帮扶措施;为小茹(化名)等20余位学生联系了一对一的经济资助和二对一的志愿者对接帮扶……3年来,师彩萍组织、策划、参加团队帮扶活动200余次,对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个人需求、爱好和习惯她都了如指掌。

  爱的脚步从未停止,师彩萍一点一点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你付出真心,对方是能感受到的。”现如今,孩子和家长们见了师彩萍就像见了亲人一般,她说只要孩子们能茁壮成长,她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件“小事儿”汇爱心

  “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也需要一个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叔叔、阿姨,来给他们一份温暖与安全感。”这句话已深深印在师彩萍和侯马市爱心志愿者服务中心帮扶组180余位成员的心间。

  身为帮扶组组长,师彩萍默默付出、不求回报,以自己的行动弘扬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帮扶组总是有忙不完的事情,师彩萍自己也还有一对一帮扶的3个孩子,她总是挤出时间,陪孩子阅读、和孩子沟通生活、学习上的事,而自己时常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师彩萍的大儿子刘志宇心疼母亲,常常劝她别干了,“孩子们的孝心我都懂,还好我老伴儿也退休了,他说家务事他顶着,让我放心去做。”师彩萍热心公益的精神也感染了自己的亲戚朋友,现如今,她的弟媳、妹妹都加入了帮扶组。

  后援团的支持让师彩萍深受感动,她也把这样的感动带到了帮扶组里。因为师彩萍的亲切、和蔼、乐于助人,帮扶组的同伴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师大姐”。

  “师大姐可真厉害,每次走访学生家庭、学校她都冲在最前面,不遗余力地参与公益活动。”帮扶组成员闫红卫十分敬佩师彩萍,在他看来,180余人的帮扶团队能上下一条心,凝聚力量帮助别人,师彩萍就是团队里挑大梁和凝聚人心的那个人,也是付出最多的,“在她身上我学到了待人亲切、不求回报。”

  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每年农历九月,师彩萍都会带领团队志愿者参加阳光团队的“中秋送温暖”活动;为了让团队成员间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师彩萍策划、组织了“爱心家人野餐联谊”活动,在活动中发动大家集思广益,为志愿活动献计献策;在做好本团队帮扶工作的同时,每年3月,师彩萍还带领团队成员参加绿化队植树活动……近年来,爱心志愿者服务中心帮扶组的力量不断壮大,也把更多的爱播撒出去。

  “真诚、踏实、不计得失、助人为乐”是师彩萍的微信昵称,她把助人为乐看作一件“小事”,却做得无比真诚、踏实。

  “放心孩子,有困难跟叔叔、阿姨说,我们会一直在你身边……”这是帮扶组成员最常说的一句话。有爱就有希望,师彩萍和同伴们在把关怀带给孩子们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快乐。

  “一群人、一条心、一件事、一起做、一定赢。”这是帮扶组的信念,他们的愿望是,爱心志愿者服务中心帮扶组的足迹能遍布侯马市甚至更远的地方,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与关爱。

  记者 刘静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