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齐水勇:用脚步丈量 用镜头记录

2019-01-14 09:28:2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他用手中镜头聚焦教育课题,用一帧帧画幅定格纪录乡村教育中正在发生的一切。

  他跨越4省6市,用脚步丈量农村校园,用参与观察,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从中观察、认识和了解被拍摄者的社会与文化。

  他就是齐水勇,临汾本地人。近些年在全国纪实摄影领域“拍”的风生水起的一位80后。

  因为持续专注的纪实摄影,他先后荣获第15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新人培养奖、21届山西省摄影展金奖、吴印咸摄影双年展培养摄影师、腾讯基金会培养摄影师、改革开放40周年“对着拍”特约中国摄影师、国家艺术基金影像创作高级研修培养摄影师。作品先后见诸国内各大媒体。

  好照片:忠于内心,源于热爱

  “在你看来,完成一组力透纸背引发强烈社会反响的摄影作品,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是一流的器材设备使然,比如精良的机身和高端的镜头,还是仰仗于娴熟练达的拍摄技巧和淬炼积淀的艺术修为?”记者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不不,这些都不重要。”齐水勇摆了摆手,从随身携带的器材包里掏出一个袖珍款的小机型。记者接过端详一番,感觉其外形、尺寸和规格,充其量也就是摄影发烧友必备入门级单反相机的水准。

  “别小看这个相机,这几年我的多数获奖作品,基本都是用它拍出来的。”齐水勇微微一笑,为记者解开疑团。原来,这是一款索尼A7相机,其特点就是机身小巧便携,而成像质量较之尼康佳能这样的顶尖品牌也并不逊色。最关键的是,因为它的体量,不会给拍摄对象造成窘迫与不适,能够有效消弭缓解对方的紧张情绪,所以往往可以捕捉到更生动自然的珍贵影像。

  用齐水勇的话说,拥有一套性能卓越的机身和镜头,肯定可以给你的拍摄纪录加分不少;同样,扎实过硬的拍摄功底和对镜头美感的独特理解,确实也有助于你在关键时刻完成一幅卓尔不群的摄影作品。但是这些都还不是最重要的。摄影作品最隽永的魅力,永远不是技巧或者设备的范畴所能够触碰达到的。

  那就是,怀揣对纪实摄影最崇高的敬畏和最深沉的热爱,心无旁骛全情投入,不单单是用眼睛去看,更是用心灵去发现,然后带着感情地去一次次地摁下相机快门。

  成功的作品看似信手拈来妙手偶得,实则离不开拍摄前后付出的大量心血与汗水。

  为了捕捉和拍好一个镜头,齐水勇从来不会去过分计较时间、人力和物力的成本。因为在齐水勇的摄影观里,这一个画面首先必须能够在内心深处打动自己,才有可能透过镜头语言去打动更多的人。

  拍什么?多拍拍身边的人

  齐水勇打小就喜欢鼓捣照相机,成为一名摄影记者也是他一直就有的职业梦想。大学时期虽没能如愿去读最心仪的新闻专业,但上大二时他就自费1200元钱买了一台凤凰牌照相机。

  2003年,1200元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也正是从那时起,齐水勇开始了自己的摄影创作之路。与大多数的摄影爱好者无异,他会在周末和同学结伴去太原汾河公园拍旖旎婀娜的荷花,去迎泽公园拍游人如织的风景。

  “每次拍完回来后,我都感到兴奋不已。”齐水勇向记者回忆说,直到有一次,美术系的一位学长看到他的照片后,问他,你拍的这些花花草草,有什么意思?难道只是为了好看吗?更何况,你拍的这些东西,100年以后,这些花还是这些花,这些山还是这些山。

  遭遇当头一棒,齐水勇有点懵。学长善意地提醒他,你应该多拍拍身边的人。因为只有人的变化,才能真正反映这个社会的变化。

  从那以后,齐水勇开始转移自己的拍摄重心,把镜头更多地对准了大学生活,拍宿舍日常、拍考研备战、拍三点一线……2006年大学毕业时,他完成了自己的首个摄影专题——《我的大学》。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同年,齐水勇凭借专题中的两幅作品获得山西省首届网络摄影大赛一、二等奖。主办方奖励了他一台价值5000元的松下DV和3000元的奥林巴斯相机。从此,在纪实摄影的求索路上,他变得愈发勤勉刻苦了。

  用镜头帮助更多的孩子

  大学毕业后,齐水勇几度辗转,打工创业什么都尝试过,但无论何时何地,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纪实摄影追求。

  2012年,他考入尧都区的一所山村小学任代课老师。“我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时,语文卷子的作文题目是《礼物》。”交卷时,齐水勇发现有位学生的作文部分是一片空白。

  课后,他问学生为什么不写?学生如实回答:“我从来都没有收到过礼物。”“那你的爸爸妈妈呢?”“他们都打工去了。我没有过过生日。”……

  齐水勇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瞬间被孩子的坦诚打动到了。他问孩子,如果老师送你一个礼物,你想要什么呢?孩子说,我想要一箱老坛酸菜面。这个小小的愿望给了齐水勇纪实拍摄的灵感。他迅速组织全班同学,写下自己的新年愿望,并用相机记录下来。

  这些照片发布到网上后,被团中央官方微博全文刊发,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孩子们也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年礼物。单是团市委就给孩子们送去了价值3万多元的温暖包。同时,团市委携手新华社记者,给孩子们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集体生日。

  通过这次活动,齐水勇明白了摄影的真正内涵——用影像去记录生活、用镜头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只有真正感动了自己的事情,才具有真正的纪录价值。

  之后,他应邀给“事实孤儿”公益项目提供的照片,在腾讯网公益频道刊发,获得了广泛传播,并帮助孩子们筹得10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是这么真切,我用小小的镜头帮助了更多的孩子。”言语中,齐水勇有些动容。

  2018年9月1日,央视《开学第一课》开播,其中由著名摄影家解海龙展示的30年前,跨越半个中国拍摄的照片又一次感动无数。事实上,从2015年开始,齐水勇就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开启了对中国农村基层教育的影像拍摄。

  2015年,他应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之邀,历时一周,对内蒙古境内唯一一所蒙语幼儿园进行田野调查式拍摄;2016年,在京东基金会的支持下,他去了贵州铜仁,拍摄当地一所山区小学;2017年,在阿里巴巴集团的邀请下,他拍摄了浙江省一所乡村学校里的孩子。2018年,他又进入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纪实影像创作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学习“深造”,期间顺利拍摄完成山东省唯一一所特困学校的纪实课题。

  齐水勇,用镜头记录自己身旁的学生,也用镜头摄录不同区域千差万别的农村教育现状。“不少人对农村教育的认知还仅仅局限于贫穷、落后的层面。我只想用镜头告诉大家,这个时代着眼农村教育,什么才最值得我们去关注。不是大家惯常印象中的贫穷落后、农村教育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应是对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这正是齐水勇长时间开展田野调查进行纪实拍摄的深刻体悟和真切感受。

  当纪实摄影的焦点定格在农村基层教育,当田野式调查的深度须臾不离儿童心理健康,眼前的这位青年纪实摄影师,不由得让人肃然起敬。用手中镜头纪录撷取,为农村孩子健康成长“链接”更多社会助力,这就是齐水勇矢志不渝坚持下去的动力源泉。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