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年少从军,身经百战,从黑土地打到五指山,解放海南岛后又从天涯海角折返到鸭绿江边,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被选为飞行学员,从教后在驻临空军第十二航校培养出空军英雄……而今,战场的厮杀已经远去,矫健的战鹰还在翱翔,一位年过九旬的世纪老人虽然历经沧桑,却依然精神矍铄,回忆往事,云淡风清,心怀感恩,对祖国的蓝天爱得深沉。
东北到海南 边走边打
如果不问年龄,怎么也看不出来眼前这位笑声朗朗、慈眉善目的老人谢德和已然92岁高龄,并且以前竟是一位战斗机教员!谢德和是原空军第十二航校的战斗机教员,1927年10月出生于长白山下的吉林柳河,六年小学毕业后,为谋生计,15岁到通化学开火车,我姐弟8人,六男二女,我排行老六,家里孩子多,难以维持生计,15岁该干活挣钱了。”日本投降后车站停业,谢德和失业回家,刚好当时他家里住着共产党领导的部队,那些战士与他年龄相仿,在他们的劝导下,谢德和决定参军。1947年1月,他开始了从军生涯,成为第40军118师21团3营的一名战士。1949年,在南下路上光荣入党。
解放战争中,谢德和随部队参加了第三次本溪保卫战、第四次临江保卫战、锦江之战、辽西会战等,之后又奉命投入平津战役,夺取南苑机场,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北平入城式。
1950年4月,谢德和所在的四野奉命解放海南岛,我们日夜兼程,就凭着两只脚板,从北京走到雷州半岛。一路上,经常遭遇国民党小股残余势力负隅顽抗,经过十万大山时,土匪很多。”那些大大小小的战斗,那些烽烟,那些血火,在谢德和的记忆中从来不曾远去,他却举重若轻。
“到雷州半岛前我和战友们都没有见过船,在当地坐船练兵时,头晕呕吐,但大家都坚持训练,一心要尽快解放海南岛。”谢德和回忆,那时,一个大船坐一个连,大概有一百七八十人,船上配有榴弹炮;四个竹筒穿起来,前后各搭两个,就是战士们的‘救生衣’;训练的地方白天可以看到海南岛,退潮后发现海滩上遍布国民党军队抓丁挖的工事、战壕,给登陆上岛带来很大困难。”然而,作为进攻海口的主力,第40军这支曾经在辽沈、平津战役中立下奇功的英雄部队,又把五星红旗插到了海南岛的天涯海角。
海南到朝鲜 保家卫国
海南岛解放后,部队被调回广州。此后,朝鲜半岛燃起战火,我们又奉命从广州往东北赶,不过,这次坐的是闷罐车。走了一路大家都不知道往哪里走,五天五夜后,到丹东换装时才知道要出国作战。”据第40军军史记载,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第40军首批入朝参战。1950年10月25日晨,第118师与经过温井向北镇进攻的大韩民国国防军陆军第6师的一个加强步兵营遭遇,在两水洞地区由第118师首先发起进攻。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后,该加强步兵营覆没。第118师随即攻占了温井。
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均将10月25日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当时战争异常残酷,我们吃的穿的都运不到朝鲜,但战士们战斗意志非常顽强。”谢德和回忆,后来,毛主席提出志愿军要有制空权,要发展空军,于是,就从陆军中挑选飞行员:首先选的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参过战的,立过功的。谢德和幸运地被选为空军飞行学员。由于当时后勤补给困难,回国时不得不穿着缴获的美军军装。“1951年1月我回到祖国,是志愿军中第一批调回国的,在丹东集合,一个月后,被分配到第四航校学飞行。”虽然已经过去了近70年,但谢德和还是非常激动。
陆地到空中 翱翔蓝天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谢德和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被挑选出来,从陆军转为空军,入航空学校时,他抱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心,心怀学好本领、翱翔蓝天的理想,与同学们一起高唱着《志愿军战歌》《共青团员之歌》《解放军进行曲》等革命歌曲,走进了第四航校这个大熔炉。
面对仪表盘上的外文,谢德和只能死记硬背。“我虽然小学毕业,但当时东北被日军占领,对中国孩子实行奴化教育,学校只教日语,汉语只会说不会写,只能认识简单的人、口、手等字,所以面对外文无异于天书。”于是,他们的教员就在仪表盘上贴纸条作标记,把那一片英文翻译成他们能理解的代号。而谢德和和战友们则勤学苦练,日夜钻研。“当时情况特殊,机型少,一个人只飞三个起落就可放单飞,一年就可速成毕业。”由于当年我国发展空军的需要,一年速成毕业后,谢德和被分配到西安阎良空军第十一航校任教员。然而,他在阎良并没有待多久,4个月后,该校被撤销,空军组建第十二航校,谢德和与战友们一同被调至临汾,成为该校第一批战斗机教员,培养更多的学员翱翔蓝天,其中,就有空军英雄杜凤瑞。
时隔六十多年,谢德和一直珍藏着作为学员时的毕业证件,这见证着他在第四航校度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那是一本右翻页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毕业证书》,扉页是毛泽东主席肖像,之后是一段毛主席为空军题词:“创造强大的人民空军,歼灭残敌,巩固国防。”第三页是朱德总司令的军装照,下页为朱德题词:不断地在政治上、思想上、技术上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新中国优秀的空军人员。”第五页是毕业证的主题:,飞字第0629号谢德和於1954年4月30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航空学校第五期甲班飞行科修业期满考试成绩及格准予毕业。此证。左下角盖着校长魏坚和政治委员王文的红色印章。
再下页是谢德和本人的照片,上面有钢印印痕,末页内容为:谢德和同学:兹规定你的飞行编号是3637号,特此通知。
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在“一九五六年七月一日”的日期上加盖红色方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之印”。毕业证中,分别在毛泽东主席与朱德总司令的肖像上加有一张半透明的硫酸纸,起到保护和装饰的作用。
虽然只在第四航校学习了一年,但是,这里是谢德和人生一个崭新的起点,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谢德和对这本承载他蓝天梦想的《毕业证书》情有独钟,手抚这本毕业证,心中总是回荡着一首歌: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东风送我飞向前。金色的朝霞在我身边飞舞,脚下是一片锦绣河山。啊!啊!水兵爱大海,骑兵爱草原,要问飞行员爱什么……从事飞行教育工作几十年,谢德和努力克服文化底子薄的缺憾,和战友们一起边学边练,边练边教,培养了大批飞行员,为空军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自从被祖国挑选为飞行学员的那刻起,飞行”便融入了谢德和的生命,他对空军、对蓝天、对飞行、对飞机有着浓得化不开的深情,他有四子二女,除大女儿出生时他还没有接触飞行外,其他孩子的名字中都有“飞”或者“航”字,儿子、孙子、外孙都循着他的足迹走进军营,报效祖国。
“没有共产党,没有人民军队,哪里能有我这个苦孩子的今天?哪里能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很知足,很感恩,祝愿祖国明天更美好!”记者韩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