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穆小娟:最美青春奉献社区大家庭 点赞!

2019-05-24 08:51: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在永和县朝阳社区,有这样一位女干部,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晴天一身汗、雨天满身泥,用一份心、一份爱、一份努力赢得社区居民的认同与爱戴。她是孤寡老人心里的“好女儿”、失学儿童的“好阿姨”、下岗工人的“好帮手”,她就是穆小娟,一位阳光直爽的85后女孩。

  社区情况复杂,邻里矛盾时有发生。作为主抓综治工作的社区责任人,穆小娟真诚对待每一位反映问题的居民,对发生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上门调解,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廉租房六层住户中有一位老人,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后就拄着拐杖来回走动,影响楼下及同层邻居的正常休息。情况反映到社区后,穆小娟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多次跟老人沟通,并在社区活动室为老人提供了收音机以及练毛笔字的场所,老人生活丰富了,邻居们休息时间再也没有听到异响。

  双双下岗的杨乃生夫妇,租了一个小摊位,干起了水果生意,本以为生活能有起色,但微薄的收入还是没能改变生活的拮据,两口子也常常因为家庭经济问题闹别扭、生闲气。穆小娟一方面积极调解,另一方面帮助杨乃生找工作。工作找到了,收入增加了,生活宽裕了,幸福的家庭又恢复了往日的恬静。

  83岁的李桂英女儿早夭,老伴也去世的早,剩下她一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岁数大了,行动多有不便。为此,穆小娟专门准备了理发工具,定期上门给老人理发并送去一些生活日用品。有一次老人哭着说:“我无儿无女,但你就像我的亲女儿一样。”“早年间的打击让老人性格变得很孤僻,不出门也不跟人交流。我刚开始去的时候,老人根本不愿跟我说话。但我还是去陪她聊天解闷,时不时帮她做做家务,洗洗衣服。”穆小娟说,这一坚持就是4年,现在只要她推开李桂英家的大门,迎接她的就是老人灿烂的笑容。

  本应上小学的李涛,父亲因大雨过后爬电线杆触电身亡,母亲随后改嫁,只留下李涛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他也因此辍学。为了能让孩子正常接受教育,穆小娟给李涛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几番登门与李涛的爷爷奶奶沟通,终于做通二老的思想工作。孩子恢复学业后,穆小娟经常为孩子辅导作业、购买文具用品,给孩子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保障。

  2018年7月,河口村胜利渠的一条主干道下雨被冲毁,辖区138户216名群众的出行受到很大影响。地质灾害监测员把详细情况上报后,穆小娟召集社区工作人员冒着大雨实地查看,即使在勘察中扭伤了脚,仍在两名同事的搀扶下,忍着剧痛将现场安全隐患一一排除,做好详细登记后才去医院。“我们辖区处于山区地带,这条路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土路,一到下雨天泥泞难行不说,路面经常被雨水冲出很多窟窿,给居民出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穆小娟说,她就是不小心掉进“窟窿”才扭伤脚的。经过检查,穆小娟被确诊为粉碎性骨折,在住院养伤的3个月里,她通过电话向县政府反映情况,与城建部门联系,短短25天,那条被雨水冲毁的路段就修好了,而她出院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那条路。

  为进一步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学习借鉴其他社区经验的同时,穆小娟协助社区主任组织社区干部,在社区内外分别建起了一条科普文化长廊,定期宣传科普知识、生活小常识和健康教育知识,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举办了“三理教育”演讲比赛和“八荣八耻”征文比赛。每逢节假日,她都会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一些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几年下来,社区先后成立了秧歌队、腰鼓队、健身操队、旗袍队、老年人民间艺术协会等文艺团体。通过一系列社区文化活动,架起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手记

  一个干部好不好,很重要的一条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居委会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社区干部是党和国家政策的执行者,面对社区居民,穆小娟从小事入手,从点滴做起,把权责对等内化为思想认知,把实干担当体现到行动实处,力争把每一件事办好办实,上为政府分忧,下为居民解愁,在社区工作中闯出一片蓝海,干出了让党和人民满意的事业。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