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4年来风雨无阻,每天骑行120公里,服务18个行政村,将报纸、信件、包裹投递到千家万户;
14年来默默付出,骑坏了3辆摩托车,义务为百姓服务,代取款、捎商品、打听消息、帮忙传话,百姓托付的事在他这里从来都不是小事。
他叫朱如贵,是安泽县邮政局和川支局的一名普通投递员,曾在2014年度荣获安泽县“感动安泽”人物称号。他的故事,平凡而朴实;他的事迹,感人而温馨!
日行百余公里 大山深处的“绿衣信使”
初见朱如贵,他正在和川镇上的一家摩托车修理铺检修摩托车。维修铺的老板指着他的摩托车车胎说:“这条车胎又该换了,最近骑车不要猛刹车,当心爆胎!我可不愿再去村里接你回来!”
“基本上一个星期做一次维护,一个月要换些零件,要不然摩托车又要在路上抛锚了!”朱如贵说,他每天骑行120公里,加上快递业务,有时要跑140公里,一个月下来得600元的汽油钱,还不算摩托车损耗。如果不爱惜摩托车,最多一两年就要换一辆新的,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更换了3辆。
朱如贵今年40岁,2005年成了安泽县和川镇的一名普通投递员。
和川镇所辖的18个行政村,大多地处山区,村民日常出行不便,朱如贵的投递工作对村民来说非常重要。“送报纸、信件、包裹,这些都是我的日常工作,以前镇上没有通油路时,全程下来要十几个小时,现在路修好了,每天只要十个小时。”朱如贵说,有时遇到突发事件或恶劣天气,还得想办法绕行。
2010年8月,正是高考录取通知书投递高峰期,朱如贵在为上田村的一名学生送通知书时,不巧下起了大雨,雨水导致村镇的一条河暴涨淹了路。“没法过河,这份录取通知书无法正常投递,我当时想实在不行就迟几天等水退了再投,可一想到这个孩子说不定这会儿正心急地在家等着通知书呢。”朱如贵说,大山里的孩子考上大学不容易,说什么也不能让这个好消息迟到,所以他冒着雨绕行了70公里,最终将通知书送到了考生手中。
服务十八村百姓 走村进户的“万能小哥”
朱如贵除了为18个行政村的用户投递外,还肩负着“万能小哥”的重担。
“镇上有些村子不通公交车,所以有时候我就帮村民跑跑腿。”朱如贵说,他平常主要帮村民代购日用品,有时还会帮村民去银行取钱或进城打听消息或捎话。
“帮忙而已,都是小事情,实在不值得说!”朱如贵说,有时候需要帮助的村民多,他怕记不住,就准备了一个小本,将村民的委托记了下来。
和川镇邮政储蓄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朱如贵帮村民取钱的故事。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储蓄所工作人员早上上班,发现自动取款机里的钱数一夜之间少了数万元,这种情况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随后通过查看监控录像,发现一名男子在当天凌晨用不同的银行卡取走了这些钱。
“一般来说,村镇的百姓很少有大额取款的情况,老百姓都是几百元几百元的取,当时我们发现有人用不同的卡取钱,而且数额非常大,就怀疑取钱的人是小偷?”该镇邮政储蓄所工作人员说,就在他们准备进一步调查时发现,取钱人竟是朱如贵!
“每年年底,村民们都要多取一些钱,可是排队太慢,我记得那次要帮十几个人取,为了不影响工作,只好凌晨去自动取款机取钱!”朱如贵说,他后来知道自己差点被当成小偷后,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
14年来,经朱如贵的手,帮助村民或取或存的钱数已超过了百万,从来没有错过。“我帮村民取钱的次数多了,有些村民的银行卡密码就没改过,说是方便我帮忙取,我知道这是他们对我的信任,这份信任是我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朱如贵说。
奉献十四年青春 “最美投递员”感动山城
朱如贵的家就在和川镇安上村,距离镇上20多公里,他每天投递,基本上都路过自家门口,但从没有回过家。
“朱如贵工作时间会住在邮政所,只有放假或当天投递任务完成后才会回家。”朱如贵的同事说,他家里还有田地,农活一般都是他的母亲和妻子在做。赶上农忙时,他会在晚上回去把农活干完,第二天天不亮又回来继续工作。
朱如贵的母亲今年66岁,对朱如贵的工作非常支持,她经常叮嘱儿子,要多帮帮乡亲们!“我的儿子是党员!你知道吗!是共产党员!”当记者采访朱如贵的母亲时,这位老母亲十分自豪地指着儿子说,我儿子得过好多奖状,桌子上都放不下,镇上各村的人都说我儿子好,不过我觉得只有一点不好……”
什么都好,只有一点不好!朱如贵母亲对儿子的赞美毫无保留,自豪间却道出了儿子的一个“不好”。记者继续追问,老人不好回答,只是呵呵笑了起来。
“母亲说是党的好政策,才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是镇上的投递员,又是党员,就应该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认认真真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职责!”朱如贵说,至于母亲口中的那个“不好”,他哽咽地说,“我以后会多抽时间陪陪母亲!”
说话间,几滴滚烫的泪珠从朱如贵的脸庞悄然滑落。
记者手记
陪着朱如贵走了一趟他日常投递的路。记者坐在车里,看着前面的朱如贵骑着摩托车在村间道路上缓缓前行,那一身绿色的工作服,在绿水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在朱如贵身上,平凡是他的标签,他只是一个坚守岗位的普通人,十四年的坚持,让自己走进了千万村民心中,在不知不觉中,感动了安泽这座县城。
看着朱如贵渐行渐远的背影,那一抹“邮政绿”反而愈加醒目……
记者 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