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临汾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有一张名片,他们称之为“大名片”。主任医师马建明说,因为科里7名大夫的名字和手机号都要印在上面,所以这张名片就只能做成大的了。
“大名片”里有小欢喜
如果是2012年做名片,只需要普通大小,当时加上马建明共有2名大夫,2人共用一间小办公室,也是病人的治疗室,病床4张,没有专科护士,是普外科的一个专业小组。2014年烧伤整形科正式建科,大夫增加到4名,病床14张。2018年,烧伤整形美容科有了7名大夫,10名护士,病床30张,“大名片”占了2号楼8层的全部17间房。同时,市中心医院首开先河,设置了临街门面房作为烧伤整形美容科门诊,全科门诊、急诊和烧伤整形美容科门诊的并列格局在业内独具一格。
2014年4月26日,科里接到救治11名群体烧伤病人的任务,全院上下都为他们捏了一把汗。评估、分诊、划定消毒隔离病区、调配医疗和护理人员,马建明带领年轻团队经过几天紧张有序治疗,局势安定下来。此时,一名患者家属从外地赶来并提出转院。马建明与患者家属仔细分析患者情况,病人烧伤严重,但是病情完全可控,因为呼吸道灼伤,如长途转诊,途中极易加重病情,导致病人窒息,危及生命。然而病人家属疑虑未消,对此,医院原则上同意家属意见。但是马建明迎难而上,他建议,病人长途转运风险极大,即便是去最近的西安,与其让病人冒风险,不如由他去把西安的专家请来,避免病人不测。在家属半信半疑中,马建明经医院同意,当即联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外科胡大海主任,胡大海做了安排,马建明开车奔赴西安。第二天下午,在国内外烧伤整形方面造诣颇深、当时已经81岁高龄退休不离岗的陈璧教授被接来临汾。不曾休息,老教授让马建明带她到病房,在对11名病人进行逐一细查后,对前期治疗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与马建明团队分析制订了下一步治疗方案,忙完已是凌晨时分。第二天一大早,老教授就又来查房,提出进一步指导意见后放心返回了西安。对此,全部病人及家属对马建明无不敬佩,积极配合治疗,11名患者全部康复出院。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团队医护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入职市中心医院前,马建明供职于一家企业医院21年。因为严重复杂烧伤属于全身性疾病需要多学科协作,才能确保疗效,当原供职医院不能满足此要求时,马建明选择了辞职。为了慎重规划好自己后半生的职业生涯,他用3个月时间去外地游历、探望业内朋友。因为曾经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科和整形科,进行为期两年的临床进修学习,他被大家看好,所以有人建议,不要在公立医院了,到民营或者自己干,挣大钱是稳稳的。一边是赚更多的钱,一边是到公立医院救治更多的患者,马建明出于热爱,选择了市中心医院。
“我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因为每当亲手治愈一例烧伤,完成一台整形手术,解除了病人痛苦,使病人变得自信,重新笑对人生,我们都会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马建明说。
“大名片”里有真情怀
马建明有许多小心思,他常对团队传递自己的小心思。
他要求科里同事给病人留电话,并亲自设计了一张科室医疗团队的集体“大名片”。“因为一些病人经常会在休息时间打电话,所以,医生们大多不愿意给病人留电话。但是我们欢迎病人‘骚扰’。现在电话多方便呀,一加微信,发张照片,许多情况就处理了,病人无需奔波,同样能得到专业的诊治或指导,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在医院工作,不仅仅是看病和护理。有事没事多去病房转转,看看病人,问问情况,病人和家属感受到你的关心,心情愉快就利于康复。如果只重视疾病的治疗,不关心不传授康复期的护理要点和知识,病人出院回家后,很可能很快又会复发,再次住进医院,既加重家庭的负担,又增加了病人痛苦。”
“我们科医护人员都和病人处成了朋友,把我们当做自己人,除了烧伤整形,经常是遇到别的健康问题,也打电话给我们,问我们该看哪个科,让我们帮忙介绍医生。”
在医生办公室,柜顶上放着几面卷起来的锦旗,柜子里面也存放着锦旗。他说,“我们不悬挂锦旗,我们也不想让病人送锦旗,一面锦旗要花100多元吧,没有必要,我们常对病人说,要是对治疗满意,回家了多宣传宣传市中心医院。”
他总是感同身受为患者着想。
马建明的桌子上,摆放着一本厚达近900页的医学书籍《整形外科学》上册,书的封皮已经快翻掉了。
“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更美,比如,急诊外伤病人伤口愈合后往往会遗留较大的疤痕,影响美观,而我们的急诊美容缝合技术,就可以使得外伤患者得到很好的处理,即便是严重的外伤伤口,经我们科的精心治疗,可以明显减轻愈合后疤痕。”
“一个病人喉癌切除术后,脖子上留下个大窟窿,唾液外溢,吃饭会漏,靠插鼻管进流食,病人相当痛苦。后来找到我们,经过治疗,不但补好了脖子上的洞,能正常吃饭了,还能借助仪器正常发声,病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在北京进行癌切除术后复查时,北京医生问他怎么治好的,听他说是在家乡临汾医院补好的,医生们都表示相当惊奇,你们一个小城市的医院,能处理得这么好,真是了不起。”
“我和其他科室的同事们常开玩笑说,你们治疗心、脑、肾等脏器都是关键部位,就像在修发动机,而我们科室只是干钣金、喷漆的表面工作。但是表面工作做好了,也可以解决病人的大问题,不但能改善功能与外观,同时还能解决病人心理上的问题,让病人融入社会生活。”
“大名片”里有大担当
从事整形、烧伤临床工作28年,马建明成功救治数千例烧伤与整形病人,发表烧伤整形专业论文20余篇,获地市级科技成果奖三项。擅长各种复杂烧烫伤、急慢性伤口的治疗、瘢痕的综合治疗、体表肿瘤、唇腭裂等先天发育畸形的整形修复、耳鼻等体表器官再造、重睑、眼袋、除皱、吸脂、隆胸、毛发移植、注射美容等整形美容业务。
他经常受邀外出演讲,同时也密切关注前沿医学。5月19日,他刚参加了学术会议回来,当即安排一名护士外出培训,接受足护理师培训。“现在很多病的并发症,可以通过预防控制病情发生,比如糖尿病足溃疡,发病率高、危害极大,可导致患者截肢甚至死亡。通过足护理师的预防工作,不让病情发生,保证病人幸福生活。”
这类防病胜于治病的工作,必然会减少医院收入,需要取得医院的支持吧?听到记者提问,他当即回答“对呀,医院是相当支持的,对病人有好处的事情,医院都全力支持。”2016年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成为全国创面修复专科认证单位,在医院的支持下仅用了2年时间。建科3年被批准为市级重点专科。2017年,科室牵头成立了临汾市医学会烧伤与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我当选为首任主任委员。今年,经市卫健委批准,成立了临汾市创伤(烧伤)中心。
成绩只代表过去,对于“防胜于治”的理念,马建明没有止步。“我们将借助医联体,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其他渠道,将我们的经验和知识送到基层,联合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努力服务于群众,将一些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病症,消灭在萌芽中,避免群众陷于痛苦和贫困中。”
大医精诚,“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正是当下市中心医院的真实写照。
记者 郑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