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兵 治污攻坚排头兵
临汾新闻网讯 在治污攻坚和六城联创活动的关键时期,汾西环卫工人李耀兵不辱使命,攻坚克难,成为治污攻坚的标兵。他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惊天的壮举,只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但他明白,要想脱贫先要从文明素质、环境卫生方面治理,改善居民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目的。汾西县城十里长街,大小饭店日产泔水、垃圾不计其数,多年的乱泼乱倒现象直接影响了县城环境卫生。为了改善这一现象,环卫队制定了使用专车收集餐厨垃圾的工作计划,但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不高,大家都不想干,李耀兵主动报名,每天穿上工作服,驾驶餐厨收集车,从汾西广场一路向西,沿着大街小巷,收集沿路大大小小200余家饭店的餐厨垃圾,每天中午1:00至3:30,晚上8:00至10:30,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如此,全年无休。由于各大酒店、小饭馆乱泼乱倒现象由来已久,要让居民定点拿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面对居民不配合的问题,他不气馁,因为一切都得用时间来适应,通过他耐心说服和主动帮忙,得到了居民主动配合。从此汾西县城乱泼乱倒这一陋习被整治。
为净化汾西县城环境和机关清洁卫生环境,方便居民生产生活,李耀兵还担负最脏、最苦、最累的工作:为县直机关单位旱厕掏粪和清理化粪池、疏通县城下水道、清运餐厨垃圾等,无论严寒酷暑,只要城镇下水道堵塞,他都奋不顾身钻进下水道掏挖垃圾杂物和黑泥,直至下水道通畅。
走进汾西县环卫队大院,大家可以看到:宣传栏有一张李耀兵挂着汗珠、挽袖弯腰疏通下水道的照片,这是队长程晓俊2014年冬天拍的,时至今日,提起当时的场景,程晓俊依然感慨万千:“巡街时我发现有下水口被冰块和垃圾封堵了,当时正值春节农贸市场市民购物高峰,人流量大,这样很影响市容。我在会上把这个情况说了一下,没想到下班路过时就看到李耀兵已经在疏通了。”程晓俊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旁边是一堆又一堆从下水道掏出来的垃圾,李耀兵整个人都钻进了下水道,寒冬腊月却满头大汗,身上和脸上都溅了很多脏水和黑泥。我心里真的特别感动,也为我们环卫队有这样的员工感到自豪,就拿出手机拍了张照片。”程晓俊坦言,“环卫事业就是一份干脏活、累活的工作,李耀兵十余年如一日扎实工作,他的所作所为都是环卫系统的榜样。
作为一名环卫工作者,李耀兵16年来始终坚持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在艰苦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地奉献,把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地献给环卫事业,为汾西环境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2015年被临汾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环卫职工”和“优秀环卫工作者”;2016年4月和7月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授予“山西五一劳动奖章”和“榜样山西最美劳动者”奖章,2017年11月被汾西县委、县政府评为“第二届敬业奉献道德模范”,2019年5月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张国红 脱贫致富带头人
近两年,金蝌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张国红引水、发展产业、集资办加工厂,带动了一方农民脱贫,受到群众好评。
发展玉露香梨是汾西县响应市委、市政府“西山百万亩林果带”而推动的扶贫产业。汾西县和平村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栽植2200余亩。由于这两年降水少,梨园的灌溉工程直接关系到梨树成活,张国红上下协调,争取省科技厅帮扶资金,修建蓄水池6座,今年又逢汾西县农委的“三通一平”玉露香梨园的奖补资金,引水到梨园田间地头。
引水灌溉是利民富民的好事。引水工程需要资金120万元,张国红自己的积蓄全部拿出也远远不够,到银行贷款,资金落实到位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部分村民又不支持铺设管道工程,他又带领梨园管理团队,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村民看着铺设的引水管道一米一米的延伸,村民心里吃了定心丸,为梨园的日后丰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村民的增收脱贫创造了条件。
作为“一村一品”产业黄粉虫,市场价格走低,养殖户积极性不高,张国红积极调整思路,办起了土鸡散养场,目前存栏1000余只,利用黄粉虫产生的边角废料为饲料,做起了“金蝌”黄粉虫鸡蛋,鸡蛋直供太原市,鸡蛋口感好、营养高,赢得了不少回头客,也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为循环农业增加了重要的一环。
针对种植养殖产业周期长、利润低的缺点,张国红利用本村人才资源,集资办了仿瓷餐具加工厂,经各方的共同努力,采用订单加工,效益颇丰,既解决了20余户贫困村民的就业,又能为贫困户分红2万余元。
在张国红的带领下,养猪、养牛等养殖业也有村民自主发展,在和平村形成长期发展的良好格局。他希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脱贫摘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带领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王爱玲 爱岗敬业创奇迹
王爱玲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一直扎根贫困山区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9年,经过自己艰苦努力,成为汾西县人民医院内科学科带头人。29年的风风雨雨、默默耕耘,29年的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她把全部的青春、智慧和汗水都倾注在了她所热爱的家乡人民的健康事业上。
博览群书 深入实践
做一名好医生,一定要具备精湛的医术,使患者脱离病痛的折磨。在大学生活中,王爱玲不仅学习书本中的基础知识,打好医学知识基础,休息时还在教学医院的科室里深入实践、提升自我。五年的校园学习,她掌握了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在二十多年临床工作中,她一直订阅医学报纸杂志,坚持上网学习,掌握最新、最前沿的医学技术和动向,经常参加省、市举办的学术会议,在2010年中华学会第四届心血管病学术研讨会上,她以《交感风暴抢救成功体会》在大会上作学术交流,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与好评。多年来她积累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坚持用最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使患者得到了更好地医治。
坚守诺言 永不言弃
只要有一线医治希望,就不会轻言放弃!这是王爱玲行医二十多年来一直坚守的诺言。刚开始做医师时,有一次接到120急救电话,在数百里外的一个村庄,一个年轻的小伙被电击伤,当她到达现场时,距离事故发生已经一小时左右,当地老百姓把患者抬到了一个安全的地方,根据患者意识丧失等症状,初步判定患者心脏骤停,她们立即为患者进行正规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约10分钟左右时,发现患者出现了自主呼吸,逐渐有了心跳,散大的瞳孔恢复正常,经住院治疗,患者恢复健康。当时这个患者能够抢救成功在她的意料之外,因为在施行救治时,患者已经发病一小时,如果心跳骤停不进行有效复苏,患者应诊断为临床死亡。回到医院她翻阅了相关医学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发展过程,确定应为电击伤后假死状态。通过对患者的抢救,更坚定了她不言放弃的救治原则。
无私奉献 不辱使命
王爱玲积极响应扶贫攻坚政策,下乡宣传国家扶贫惠民政策,走村入户开展健康扶贫工作。2017年10月,为了解决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她所在医院与北京阜外医院专家合作,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与介入治疗,她主动承担此项工作。为了顺利开展工作,她率领全科工作人员,利用休息时间积极参加相关培训,认真对待每次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亲自到病房指导用药,为患者进行疾病宣教,精心严格管理,定期随访,对需要注意的事项反复叮咛,无论患者什么时候打电话、发微信,都能及时回复。一年多的时间里,科室顺利完成了395台冠脉造影、178台介入治疗,走在全市县级医院的前列,让老百姓充分享受到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国家惠民政策,得到了老百姓一致好评。
王爱玲以模范行动和优秀品质,以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式的情怀,多次被汾西县委、县医院评为模范个人,2016年被评为临汾市优秀党员,2018年被评为临汾市高级人才、临汾市百杰名医,2019年5月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山西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