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屯里镇润泽敬老院院长高松霖的故事

2019-07-17 08:56: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老人们和高松霖(左四)在一起总是乐呵呵的

曹秀琴为邢奶奶按摩胳膊

  临汾新闻网讯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7月1日上午,从尧都区屯里镇润泽敬老院里传出嘹亮的歌声,这是该院党支部组织党员举办的主题党日活动。在当天的活动中,该院院长高松霖宣布了一项惠及老人的新措施:东张堡村的老人入住敬老院一律按照护理标准折半收费,五保户、低保户老年人可以免费入院,博得了老人们的欢呼。

  靠恒心建成敬老院

  出身中医世家的高松霖今年51岁,1995年,他在家乡尧都区屯里镇东张堡村创办了村级卫生所,在把脉问诊间,他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人自理能力逐渐下降。这引起了他的思索:东张堡是个城郊村,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半失能和失能老人增多,特别是一些五保户、低保户老人生活更为困难。能不能创办一所养老场所,既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让老人们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就在这时,他的奶奶摔了一跤,不幸骨折,他就把奶奶接到家里照料,这一照料就是一年多。这一年多的时间,使他切身体会到了照料老人的不易。

  一定要建一座敬老院,让村里的老人在这儿安享晚年,高松霖下定了决心。

  建一座敬老院需要三四百万元,这一数字难住了高松霖,但并没挡住他建敬老院的脚步。他先从争取贷款入手,一个多月里,跑遍了市区大大小小的几十家金融机构,但面对一个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发展前途的敬老院,这些机构毫无例外的全部回绝。正当高松霖一筹莫展时,村里一个年龄相仿的邻居拿着两万元支持他建敬老院。高松霖在高兴之余想到,一家一户虽然拿不出多少,但也能积少成多。从那天起,他忙完诊所的事情后,就挨家挨户筹钱,短短几十天,筹集到百余万元。2008年8月,敬老院开工建设,第二年,主体建设接近尾声时资金断了,工程被迫停了下来,这一停就是8年。8年间,高松霖不是走家串户筹钱就是徘徊在工地上……

  2016年,临汾城区扩容增建,东张堡村的土地被征用了一部分,不少人家收到征地补偿款,高松霖又筹钱建敬老院。为了省钱,他把开诊所挣的钱全部投了进去。2017年秋天,总投资380余万元,占地3300平方米,拥有前、中、后3座院落的花园式养老场所——润泽敬老院竣工,高松霖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整整10年,他硬是靠东挪西借,为父老乡亲建了一座敬老院。

  用孝心办好敬老院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敬老院入住了38位老人,年龄跨度从58岁至88岁,有本村的、邻村的、还有从市区来的,老人们在一起聊天、玩牌……笑声充满了敬老院。村民刘虎说:“敬老院的开办,让老人们在这里安心养老,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高松霖为了表达对老人们的孝敬之心,他请人编纂了一副对联“儿女大可为国忙行孝有我,爹娘都能若仙闲尽孝如您”,镌刻在住宿楼的入口两旁,时时提醒自己,要用亲生子女一样的孝心照顾好老人们,让人间亲情时时刻刻弥漫在敬老院的每个角落。他的一腔赤诚感动了儿女,儿子、儿媳妇也都加入了他的孝心团队。

  说到这里的服务,来自尧都区乔里镇的80岁的孙奶奶直竖大拇指:“这里吃得好、住得好、环境好、态度也好,看病也方便。我是去年从其他养老院转过来的,看见松霖这娃心里就痛快,生了气和他坐一会儿就没事了。他家娃才好呢,和亲孙子一样,天天都问,奶奶今天咱吃啥?在这儿想吃啥就吃啥,便宜着呢!”

  楼道里,老人们正坐在一起乘凉聊天,护工曹秀琴一边为坐在轮椅上83岁的邢奶奶按摩胳膊,一边讲笑话。她幽默的语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们走进房间的时候,尧都区县底镇的73岁的卢奶奶正给老伴喂水,卢奶奶说:“我老伴身体不好,入住前,我的两个女儿把全市的敬老院考察了一遍,就看上这里的条件好,高松霖两口子都是医生,有个头疼脑热医治方便。我们在这里住了两年了,这儿好的好着哩。”

  养老院里有一位79岁的逯奶奶,高松霖每次看到她,总觉得她身体有恙,但问时总被老人搪塞。面对这种情况,高松霖让妻子秦双叶同逯奶奶住在一起,面对秦双叶无微不至的关心,老人终于说出了病因。原来老人患有阴部瘙痒,这难言之隐折磨得她很痛苦。在秦双叶的精心治疗下,老人摆脱了瘙痒症的困扰。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高松霖组织老人们开了个紧急会,告诉他们:“我就是你们的儿女,有啥一定要告诉我。”

  80岁的张爷爷患有脑梗,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经常急得拍桌子、踢椅子。有一次竟然摔碎了杯子。对于这位经常闹得四邻不安的老人,不少人向高松霖建议让老人出院。高松霖说,我们不能因为怕麻烦,把老人送回去。为了照料张爷爷,敬老院专门腾出一间房子,让护工高飞阳与老人住在一起,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彻底弄懂了老人的肢体语言和口型,能按照老人的生活习惯和要求照料他。老人的儿子来院探视时,感动地说:“我这个儿子做不到的,你们都做到了。”

  让爱心涌进敬老院

  从一名乡村医生到敬老院院长、屯里镇关工委副主任,对高松霖来说,身份变了,初心未改。在实际工作中,他在实施有关养老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两建四进院”让社会各界关注敬老院,让爱心涌进养老院。

  “两建”就是向上级部门申请成立的敬老院党支部。院里有5名党员,高松霖每月组织他们开展一次活动。同时,由屯里镇老干部党支部、关工委在敬老院建立了关爱基地,通过党支部和关工委老干部的讲解,让老人们了解当前市、区、镇的建设发展情况,感受新时代的脉搏。

  “四进院”是指邀请书协、画协、作协等文化团体进院开展活动,活跃老人们的文化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组织慈善公益机构等社会团体进院送关爱。老年人是慈善公益团体关注的重点群体,为了同这些团体更有效地对接,高松霖在润泽敬老院成立了“好人中国”润泽雷锋驿站。一年多来,已组织各种慈善公益团体到院开展关爱活动10余次;组织社会上的服务性机构,义务为老年人开展服务活动。先后有市第三人民医院、屯里镇卫生院、临钢小秦理发馆等来到敬老院,为老人们进行体检、义诊、理发、按摩等服务;邀请文艺团队进院,吹拉弹唱给老人们送欢乐。他们先后邀请屯里镇东张堡小学、沟上小学、朵朵轩幼儿园及附近村的文艺表演队、锣鼓队等来表演,铿锵的锣鼓,稚嫩的歌声,欢快的舞蹈……敬老院里处处都飘荡着幸福的欢笑。今年6月4日,敬老院举办了首届“亲情日”活动,老人们的儿女走进敬老院和老人们一起欢聚。看到这其乐融融的场面,屯里镇关工委主任周家记说:“为了传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孝悌文化,让老人们晚年更幸福,松霖这娃可谓呕心沥血啊。”

  高松霖说,他最欢迎孩子们来敬老院,娃娃们围在老人们身边,剪指甲、整理床铺、表演节目……天伦之乐中充满和谐、幸福,是一幅人间最美的画卷。

  记者 景秀红 刘晚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