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0月13日,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相约壶口、共谋发展”2019山西·临汾(吉县)专题招商引资活动在壶口景区落幕,现场共签约9个项目,签约总额64.6746亿元。在当天的推介会上,蒲县展区介绍核桃系列产品的一位憨厚朴实的大叔很是吸引商家的眼球,这“核桃大叔”就是蒲县正茂核桃综合加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志明。
亦喜亦忧说核桃
蒲县山中乡白家庄村,离县城二十多公里路,毗邻吉县、大宁、隰县,这里的田野沟壑,到处种植着核桃树,闫志明就是在这些核桃树下长大的。
给他留下深刻记忆的竟然是白家庄核桃丰收的每一个年景,硕果累累的核桃挂满枝头,孩子们在树上欢笑,大人们在树下欢笑。可笑过之后,是一袋袋一篓篓核桃被采摘下,堆在院落里,堆在门庭下,也堆积在乡亲的心头。乡亲们起早贪黑的站在村口,眼巴巴等待着从远方来这里收购核桃的商贩。等来的商贩,不但挑挑拣拣,还把价钱压得很低。等商贩们欢天喜地的收购走那些又圆又大、颗粒饱满的核桃,留下卖不出去的核桃,只好常年堆积在黑窑洞里,慢慢变质了,发出难闻的味道。
从懂事开始,这些堆在院门下、窑洞里、一袋袋一堆堆的核桃,还有乡亲们发愁的面容,总是在闫志明的梦里萦绕着,他一直想做点什么,改变每年都要重现的这一幕。
做点什么?经过多少个夜晚的苦思冥想,这个在他心头晃来荡去的念头终于有了答案——办厂!他要让采摘下的核桃第一时间进入车间,要让加工后的核桃走向市场,要让这些卖不出去的核桃变成能花的“票票”,要让乡亲们把日子过得滋润一点。
立志办厂为乡亲
办厂搞企业,闫志明得一步步说服父母,得把妻子“哄”同意了。“你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折腾什么?”这是他老父亲的原话,不知道和父亲“犟”了多少次,1998年,闫志明的正茂核桃厂建成并开工了。
“你在村里建了厂,我们可高兴了,高兴的是不愁核桃卖不出去了,可核桃的价格你怎么给我们定呀?”乡亲们的话语里,藏着多少担心,闫志明懂。为了让乡亲们放心,为了让乡亲们脸上不再有落寞失望的表情,从建厂的那天起,他就决定收购核桃的价格要高于市场价。
闫志明克己宽人,言必信、行必果的做事风格,赢得了村民们的信赖。2006年,他当选为白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大力拓展增收致富渠道,扩大优质核桃种植面积,全村4000亩耕地全部栽种优质核桃树,实现了全覆盖,并带动蒲县一万余户农民种植核桃10万余亩,仅核桃一项收入可达80多万元,还安置了100多名贫困户就业,人均增收2万元。
2016年,闫志明春季与农户签订合同,每公斤核桃13元,可在秋季收购中,市场价格出现巨大波动,核桃市场价跌倒了每公斤核桃10.6元。怎么办啊?每公斤2.4元的差价,企业就要亏损五十万元。
厂里,中层干部为价格和他争执;家里,妻子为价格和他争吵;所有人都知道这笔钱对厂里意味着什么。就是亏损五十万,也要按合同走!闫志明毅然决然地拍板决定。
他对女儿说:“一面是公司的效益,一面是乡亲们的利益。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企业举步维艰,可给乡亲们的腰包里多放几个钱,是当年爸爸办厂的初衷,是爸爸做人的原则,是爸爸对天对地的承诺!”
看着乡亲们将一车车的核桃送进来,又把一沓沓票子拿回去,闫志明脸上露出了笑容。
父女同筑核桃梦
每年到了核桃收购季节,闫志明多忙都忘不了叮嘱收购人员一件事,那是南沟的一位乡亲,每年来的时候,脸上的笑容总是很尴尬,因为他带来的核桃,与别人的核桃相比,不仅个头小,而且核桃仁干瘪。
闫志明对收购人员说,这位乡亲坡前就两棵树,每年的收成有限,可他家里有病重的母亲和两个上学的孩子,一定要以优质核桃的价格给他付钱。如果不收购,他的核桃只能自生自落,因为他的家庭太需要帮衬一下了。几年后,收购人员欣喜地发现,南沟的那位乡亲在自家门口又种了几十棵核桃树,他们知道,闫志明付出的爱心收获了。
闫志明的女儿闫雯在成都大学毕业后,顺利成为成都电视台的一名记者,正当她憧憬着自己的记者梦、主持梦的时候,一次回蒲县看父母,却让她的梦想突然转了弯。那天,父亲很晚才回到家,闫雯给父亲端了一杯热茶,和父亲没说几句话,父亲就睡着了,手里的茶杯脱落,滚烫的水洒在腿上,被烫着的父亲嘴里叫着,却困得睁不开眼。那一刻,闫雯心疼得趴在父亲的背上落泪了;也是在那一刻,她萌发了辞职回家与父亲一起创业的决心,希望能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替父亲分担一点辛苦。2017年闫雯毅然辞职回家,加入正茂公司的营销团队,千方百计搞宣传,千山万水去推介。目前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日渐成熟,产品远销北上广深等地。父女俩共筑核桃梦,要带领更多的乡亲们发展核桃产业、共同致富,让蒲县正茂核桃的“养益”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记者 刘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