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这个庭长真不错,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提起蒲县人民法院克城法庭庭长亢红翔,村民们都是这样评价他。作为奋斗在农村基层法庭的法官,他把辛勤和汗水播撒在乡间的小路上,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审判事业,用朴素的情感为百姓奉献真爱,用执着的信念执掌法律的天平。
1992年9月亢红翔调到蒲县人民法院,历任刑庭书记员、审判员、副庭长,2011年4月担任蒲县人民法院克城法庭庭长。多年来,他曾荣获“优秀审判员”“模范审判员”“办案能手”“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4年3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2月被市中级人民法院批准荣立三等功。近三年,克城法庭在他的带领下,收案376件,结案376件,结案率100%;调解、撤诉案件数282件,调解、撤诉率75%;个人结案数、民事案件调解和撤诉率均位于全院前列。
心系百姓 满腔赤诚扎基层
亢红翔出身农村,耿直朴实,长期的基层工作经历,使他与百姓有很深的情结。担任庭长后,身份变了,但对待群众的态度始终未变。克城镇下柳村刘某与张某毗邻而居,在十多年前双方就因相邻权纠纷发生争斗,关系紧张,不定时发生冲突,轻则互相叫骂,重则大打出手。10年间,当地政府、派出所、村委多次调解,虽未发生严重后果,但积怨与矛盾一直未能彻底化解。2016年5月,双方因琐事再次发生争斗,刘某砸坏了张某的汽车,张某打伤了刘某妻子,张某以损害财产为由将刘某诉至法庭。
接到案件后,亢红翔认为如果不能调解结案,一是两家矛盾一触即发,有可能发生恶性事件;二是判决也不能最终化解两家矛盾。于是他首先带队前往下柳村调查走访邻居、村民、村干部,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到矛盾的症结,随后多次往返于下柳村,一次次做双方当事人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来双方当事人逐渐改变了对立态度,摆高了姿态,案件最终调解处理。正是这一件件不经意的相邻纠纷和家事纠纷案件,让他凭借多年的法庭工作的基本功,本着民事案件无小事的宗旨,定纷止争,让法官形象深入百姓心中,撑起了辖区内的一片祥和天空。
巧解千结 悉心调解为和谐
在工作中,亢红翔采取“多调少判”的思路,不断创新调解方式,将调解窗口前移,移至当事人家、村委会、田间地头及厂矿社区,有效地化解了矛盾,提高了调解率,实现了辖区社会稳定,促进了审判质效的良性循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调解方式。
一是亲情感化法。许多抚养、赡养、继承、婚姻等亲属关系纠纷中,有些矛盾多是因为一时之气,或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但随着矛盾加深,双方都不愿放下面子,最后局面越来越僵。针对此类事件,他采取与当事人多次沟通、了解,请当地村委会或有名望的人士参与的方式,帮助双方回忆彼此间的关心和帮助,引导双方充分认识反目成仇造成的巨大伤痛,从而求大同、存小异,实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二是背靠背调解。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由于一些当事人矛盾激化、情绪波动,双方在场时,案件调解工作很难进行。他采取庭审前后分别与当事人接触、详细了解诉求、认真释解法律、政策和人情的方式,寻求双方诉求的结合点,然后再进行面对面调解,从而有效化解矛盾。三是冷热处理相结合。一些案件的当事人性格比较急躁,法庭上剑拔弩张、互不让步。当庭调解,很可能会火上浇油,甚至两头受气。他采取适当延缓办案时间,让当事人冷静冷静,更有利于调解沟通。但有些案件必须急案急办。2016年2月14日,春节后刚上班,法庭受理了克城镇安洼村原告任某诉其妹夫被告刘某生命权纠纷一案,原告任某是被告刘某的妻姐。被告刘某之妻任某某自2014年以来下落不明,刘某一直怀疑是其妻姐及姐夫樊某将自己的妻子拐骗另嫁于他人。2015年8月,被告刘某曾带儿子向姐夫樊某讨要妻子并打伤樊某,又逼迫樊某写下2016年春节前交还妻子的保证书。2016年2月5日(农历腊月廿七),刘某儿子等人来到原告家中,双方只发生短暂争吵后,樊某出现抽搐随后死亡。因临近春节,亡者在家中存放了十余天,其亲戚朋友情绪激动,案情棘手复杂,随时有可能再次发生恶性事件。立案后,他同干警立即深入案发现场调查研究,并邀请政府、村委相关人员,原被告双方当事人及亲朋好友进行调解协商,经过连续三天的奔波及不间断动员各方力量介入,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死者得以入土为安。
能动司法 巡回办案立公信
克城法庭管辖范围为一镇两乡,是蒲县煤炭的主产区域,辖区全部是山区,共有34个行政村183个自然村,近百家企业,人口相对分散。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亢红翔采取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就地调解的方法,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农院村头,减少群众诉累、彰显司法的人文关怀。他手中40%的案件都是通过巡回方式审理结案。为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他经常牺牲休息时间走村入户,借案释法,调解矛盾。
三年来,共发放宣传单5000余份,答疑解惑500余人次,有效增强了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受到群众称赞;开展“进百家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活动,走访几十家企业,征求意见、现场答疑,提供法律咨询,深受企业欢迎;开展便民诉讼服务,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或住所远离法庭、交通不便的当事人,预约上门立案,讲解诉讼常识,告知诉讼风险,赢得百姓信赖,树立了法官的良好形象。
记者 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