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1日,是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吴青青值得铭记一生的日子。
这一天,她与我市7名援疆柔性干部人才一道踏上援疆征程,而她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虎妞”出征
1996年出生的吴青青打小就“虎”。
孩童时,其他小朋友怕生,进入幼儿园难免要适应新环境,吴青青却很快和大家打成一片,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少年时,不论是游乐园的过山车,还是动物园里的大老虎,吴青青都不怕,她用一双好奇的大眼睛极力探索这个世界;成年后,远离家乡去天津医科大学读书,她收拾好行囊,带着期待和希望开始新生活;毕业后,在市疾控中心工作,得知我市要选派疾控工作者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新湖农场进行援建,吴青青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走,去援疆!”内心的声音在呼喊着。
“大学期间,新疆的同学经常会给我描述祖国边疆的辽阔和壮美,这个画面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里。”吴青青向往地说,“援疆是我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身边很多朋友有援疆的经历,他们会给我分享一些支援过程中的故事,我为故事里的世界着迷,而且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这些人的成长,不仅仅是专业技术能力提升,连眼界、心胸都不一样了。”
吴青青是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而无所畏惧的女孩。
“到新疆后,我会发扬胡杨树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精神,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在市疾控中心举行的援疆干部欢送会上,吴青青语气坚定,“努力做好岗位工作,积极与当地疾控工作者交流学习,把好的工作作风、工作经验带过去、学回来,不负领导重托,不辱疾控使命。”
交流“使者”
作为一名疾控工作者,在大学期间,她就把“上医治未病”作为自己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坚信以预防为主可以降低甚至排除一些疾病风险。
来到新湖疾控中心后,医院领导组织开展每周四下分场连队义诊、健康宣教系列活动,这与吴青青一直秉承的理念不谋而合。她精心准备了一系列健康知识普及课件:疫苗接种知识科普、肿瘤预防知识、常见急救知识科普、妇女疾病健康知识讲座、学校新冠疫情防控知识等……
除了每周四下连队宣教外,吴青青还承担着不定期去广场、社区、学校及幼儿园进行科普的任务。由于接触的人群多样化,她逐渐掌握了和不同年龄阶层及社会群体沟通交流的技巧。在科普知识的过程中,吴青青经常会分享一些身边发生的例子,或是在书本中学到的真实案例,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十分专注。
新冠疫苗接种是疾控工作的一个重点,吴青青在此项工作中负责询问禁忌症、讲解知情同意书、引导签字这一环节。这个环节就是一直重复相同的内容,有时候一些年龄偏大的人来接种,一个人签字时就得重复三四次,她总是非常耐心、一遍又一遍地解释。一天下来,嗓子都哑得说不出话了。
“新冠疫苗接种期间,有时候我们凌晨还在工作,群众也配合等着,没有一句怨言,有个别人产生抱怨情绪,周围的群众就会自行开导劝解,让我们维持秩序的同事减轻了很多压力。这些事情虽小,却很暖心。”吴青青回忆说,“大家团结一心做好一件事,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防疫战士
“2020年,吴青青刚来单位工作,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期,每个人都必须上一线去。她义无反顾,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每一项任务。”说起吴青青,市疾控中心主任张重辉满脸自豪,“用一个词形容她的成长,那就是‘淬火成钢’。”
撰写新冠疫情防控每日工作纪实,完成市卫健委反馈的信息核查,协助指导学校复学,参与“两会”期间疫情防控,为各类考试、会议保驾护航,日常消杀、流调工作指导……
“第一次写工作纪实的时候特别忐忑,怕自己拿不下来。”吴青青坦言,“担子压下来了就一定得拿下,正是在这样的坚持下,我的撰写能力不仅得到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也得到了再巩固。”
援疆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个家庭的事情。“父母心里很矛盾,虽然知道这是我的一次成长历练的机会,但更多还是担心,毕竟新疆路途遥远。”吴青青说,“我跟他们说,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可能再过几年成家有了孩子,就更难去经历。我也一直在哄他们,现在通讯这么发达,只要一个视频电话,就可以见到我了嘛。”
夜深人静的时候,吴青青常常独自想念2600多公里外的家人。思念过后,吴青青又恢复了往日的乐观和阳光,“当然可以有情绪,但不能被情绪左右。我是带着使命来的,这份工作就是我的铠甲,披上这身铠甲就没有人能打败我。”
援疆路上,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四季更迭,唯一不变的是吴青青那颗像胡杨树一样坚守的初心。这里,离家乡远了,却离家国近了……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