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作为返聘专家,她退而不休、勇挑重担,乐此不疲地奔波在临床一线,用心用爱服务广大患者。
作为学科带头人,她深耕学术、勇攀高峰,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承下去,用情用力锻造优秀团队。
初心从未改变,余热依然火热,她就是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首席专家、业务主任范宏玲。她在执着坚守中奋力前行,只为了帮助更多女性摆脱疾病困扰、解除难言之痛,使枯萎的玫瑰重新绽放美丽。
争做“拓荒牛”
在范宏玲的字典里,没有“后退”只有“前行”。去年6月,她从原单位办理完退休手续、交接好所有工作后,就马不停蹄地奔赴市妇幼保健院,一刻不停歇地开启了“新”的征程。
坐诊、手术、查房、教学……范宏玲在忙碌的同时,常常在思考:如何带领科室更好地向前发展,如何带给患者更多健康福音?当她得知医院早已引进“海扶刀”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系统,却尚未开展相关手术和治疗后,不仅外出学习取真经,还将业内专家请进来,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拿下这项新技术。
一个月后,“海扶刀”正式“出鞘”。接受治疗的张姓患者自8年前查出多发性子宫肌瘤后,因不愿失去子宫而迟迟不去治疗,以至于子宫前后壁布满数十个肌瘤,最大的已超过10厘米,肚子因此大得像怀孕五六个月,导致她的身体和心理已不堪重负。
范宏玲仔细评估了张姓患者的病情,结合超声、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为患者制定了治疗路径以及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案等,通过这把特殊的“刀”,为患者一次性无创消融10厘米以上多发性子宫肌瘤,不仅解除了患者的病痛,还保留了患者的子宫。
不开刀、不流血、不麻醉、体外精准去除肿瘤……截至目前,在范宏玲的带领下,妇科团队成功运用“海扶刀”治疗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瘢痕妊娠等百例妇科疾病患者。令范宏玲感到欣喜的是,今年6月17日,医院第一例“海扶宝宝”顺利诞生了。宝妈曾经备孕多年,但久久未能如愿,后又发现子宫肌瘤,一度陷入绝望。得知“海扶刀”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不会影响正常的卵巢生殖内分泌功能、术后3个月即可备孕,她考虑再三选择接受治疗,术后不久就喜获“新生命”,圆了期盼已久的“二胎梦”。
“从微创到微无创,我们一直在探索痛苦更小、恢复更快的新型治疗技术,让‘高科技’造福女性、温暖女性。”在范宏玲看来,只有勤学习、敢创新,才能紧跟前沿技术,确保在医学道路上“不掉队”。
勇当“急先锋”
“产妇剖宫产10天后,突然大量出血,目前脉搏加快、血压急降……”去年夏天的一天,凌晨5时,范宏玲被产科打来的一通紧急电话惊醒,她第一时间赶往医院,立刻冲锋在救治第一线。
产妇送到医院时,出血量已经达到了三千毫升,病情极度危急,随时面临生命危险。范宏玲当即组织产科、妇科、手术室进行多学科紧急会诊,迅速确定抢救方案,在手术台上争分夺秒展开生命救援。虽然术中险象环生、步步惊心,但范宏玲术前准确预判,术中与其他学科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成功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为产妇赢得了生的希望。
这一天,范宏玲原本要应邀去外地参加一个重量级的学术研讨会,但她放心不下产妇的安危,在手术结束后毅然推掉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坚守在病床前密切监测产妇的各项指标,直至产妇病情稳定。
在范宏玲心中,患者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什么事情比抢救生命还重要。一天晚上,她刚刚下班就接到科里电话,一名35岁的经产妇怀孕5个多月还浑然不知,因阴道突然流血不止才慌忙赶来就诊。此时,胎儿的大半个身子已经滑出妈妈子宫,胎头正卡在宫颈口。
这名经产妇的生命已经亮起了红灯,救治刻不容缓。术中,范宏玲带领团队紧急取出了已无呼吸和心跳的胎儿,试图剥离胎盘、缝合经产妇的出血点,但由于子宫颈被撑大后无法收缩,加之胎盘处于低置状态,出血难以止住,只能摘除子宫以挽救生命。范宏玲凭借丰富的经验、精湛的技艺化险为夷,终使患者转危为安。家属对此感激不尽:“范主任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
在惊心动魄的生命战场上,范宏玲一次次冲锋陷阵,一次次救人于危难。她说,自己从医40年,见过太多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和生离死别的场面,让患者早日康复是她最大的心愿和肩上最重的责任。
甘为“铺路石”
每周三下午,妇科业务学习会都会准时进行,科室里的年轻医生轮流讲课,分享妇科疾病的最新医疗指南和规范、日常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医疗问题及解决途径、进修学习心得体会、日常工作经验总结等,这是范宏玲对大家的“硬性”要求。
每堂课,范宏玲都会全程“坐镇”,进行针对性点评和总结,并结合临床、延伸相关知识,将毕生经验倾囊相授。她从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总是给年轻医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和创造“上手”的机会,不遗余力地传帮带教。同事们都说:“范主任身为资深的妇产专家,不仅没有藏着掖着,还把‘好东西’全部喂进了年轻医生的‘嘴’里。”
“都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是,光车头跑得快是不够的,还需要每节车厢产生动力、凝聚能量,从绿皮火车进入高铁时代,才能真正发挥一个团队强大的力量。”对此,范宏玲有自己的想法。她一边言传身教,一边想方设法举办业务学习班、培训班,邀请国内专家前来讲学、演示手术等,全方位、多角度提升年轻医生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在她“喂饭式”的传帮带下,年轻医生快速成长起来,逐渐能够独当一面。
一年多来,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范宏玲带领妇科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先后开展了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外阴癌等多例疑难病症的诊治,让医院四级手术从量到质都取得了突破,引领和推动科室高质量发展。
悬壶济世、杏林春暖、大医精诚……这些常被大家用来赞美医生的辞藻,用在范宏玲身上毫不为过,她就是这样一位心怀大爱、甘于奉献的医者匠人。
医学之路,永无止境。救死扶伤,任重道远。范宏玲道出心愿:“我会竭尽全力培养更多的技术骨干,带出一个高技术水平的团队,不断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开拓创新,让‘海扶刀’等一系列微无创治疗手段惠及更多女性患者。”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