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瑾:墨海泛舟书性情

2013-12-26 08:36:3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午后的阳光透过枝叶,碎银耀眼,树影斑驳明晰,一阵淡淡的墨香弥漫在整间屋子。在摆放着厚厚一沓作品的书桌前,滑瑾正专心练习书法。

“即将迎来新的一年,我想写几幅满意的作品纪念过去的一年,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由于天天练习书法,她的书房里常飘着阵阵墨香。在她的书桌上,不仅摆满了字帖、作品,还放有篆刻用的刻刀、印泥。

初学书法,很大一部分动力来自父亲

“在别人童年的记忆里,可能是橡皮筋、洋娃娃;对我而言,则更多的是小羊毫和毛边纸。”滑瑾以这句话开始讲述自己的书法之路。

由于父亲是个书法爱好者,在很小的时候,她就受父亲影响,开始学描红、写大仿。8岁时,她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书法人生。“每个周六、周日,我都会坐上父亲的单车去学习书法。毫不夸张地说,那时真的是风雨无阻。”她笑了笑。

1992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尤其到了数九天,屋檐上的冰挂足足有十几公分。即便如此,每个周末,天才微亮,尚在暖和的被窝里睡得香甜的滑瑾就被父亲叫醒,洗脸,刷牙,吃饭,然后坐上父亲的单车赶往书法老师家。从滑瑾家到老师家需要40分钟车程,尽管套了母亲织的厚厚毛衣、穿上臃肿的棉袄,脚上套了棉袜、穿上棉鞋,但每每到了老师家,她的手脚还是被冻得生疼。当时,她特别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虐待”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样枯燥的科目?为什么父亲如此坚持?作为一个孩子,谁不想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然而,即使心里有多不情愿,但听话的她依旧一笔一画地练习着“永字八法”。

终于,3年后,在父亲的鼓励与坚持下,滑瑾的书法作品开始频频获奖,首届雏鹰杯少儿书画大赛获奖、和平杯书画艺术国际联展特别金奖、第四届祖国颂书画摄影大赛中获金奖……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讲,这些,无疑成为自己在同学面前炫耀的资本,骄傲的光环。在这样的光环照耀下,滑瑾开始膨胀。

静心沉淀,细细体会书法的独特魅力

“练习书法是件很磨性子的事,而且不像其他科目,可以很快提高。它就是要磨去你身上的那些浮躁,让你沉淀下来。”说话时,滑瑾停下手中的毛笔,仔细斟酌眼前的这幅半成品。

1997年,滑瑾成为了一名初中生。此时的她,已经习惯了每个周末去学习书法的生活。单车还是那辆单车,只是不需要父亲载了。随之而来的,是内心深处渐渐滋长的叛逆情绪。

每次学习回来,草草完成父亲给她留的两张临摹作业,便打开了电视。那时,父母工作都很忙,能见到滑瑾的时间自然不多。看到她应付差事般练字,父亲的心里不免有点生气。有一天,在滑瑾依旧如平时那般临摹时,父亲走了进来。“这里,应该藏锋。”“这里,应该顿笔。”“这里,……”听到父亲一句紧赶一句的指点,本来心里就惦记着电视剧的她,更是越写越差。她索性把笔一摔,冲父亲嚷了句:“不用你说,我自己知道怎么写,你烦不烦!”话刚出口,看到父亲有些发愣的表情,一向乖巧的她知道自己有多失态,于是赶紧低下头继续写字,但脸已经开始火辣辣的烫。父亲没再说话,转身走了出去。晚饭后,父亲找她谈心:“书法是一门很深、很广的学问。我从小就喜欢书法,但由于家庭的原因,我没能系统地学习。我不想你和我一样,对此终身后悔。你现在有这样的条件,为什么不能认真学习呢?……”此后,她不再敷衍了事,开始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书法练习。同时,她渐渐能从书法中找到其独特的魅力。应该说,此时的她,才真正喜欢上了书法。

痴迷篆刻,徜徉于汉字艺术之中

“书法中,藏锋含蓄、内敛,但藏锋太多,会使人感到不够灵动;露锋爽快、直率,但露锋太多,会使人感到缺少内涵。你看,在这样一幅作品当中,只有将藏锋和露锋巧妙结合,才能使整体和谐、美观。做人,不正如此吗?”拿着写完的作品,滑瑾的脸上闪过一丝满意的表情。

2000年,看着滑瑾在书法方面不断进 步,父亲欣慰了许多,但要求她更高标准地练习。她先后师从李富积、乔全保、王建魁等著名书法家,认真揣摩每位老师的书写风格,仔细研究每位老师的运笔力度,并将自己的风格融入其中。

如果说,对书法的喜爱是父亲为她慢慢培养起来的,那对于篆刻,则是她一见钟情的热爱。

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篆刻。看到的第一眼,她就喜欢上了这样的艺术。朱白阴阳,奏刀凿线,铁笔破残……每一道工序都深深吸引着她。在学习了仅一周之后,她便开始自己设计印稿,操起刻刀,一点一点反复刻起来。尽管初刻时还不能熟悉石头的硬度,不能熟练掌握刻刀的力度,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对篆刻的执著,经过反复练习,她渐渐熟稔起来,时常有人拿来章料找她刻。

2013年2月的一天,中国指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美协会员、三晋指画院院长宋希祥拿来3枚印面如黄豆大小的章料,让滑瑾帮他刻。“这么小的章,我还真没刻过。”看到章料,滑瑾不免有些担心但她仍接了过来。她反反复复设计印稿,来来回回修改线条,以期达到最好效果。在经过2天时间的精雕细琢,一枚枚精致小巧的印章终于刻好。拿过印章,宋希祥十分惊叹:“刻得太好了!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为此,他特意赋诗一首以表谢意:“喜获滑瑾三方印,朱白阴阳天道勤。纤纤素指琢璞玉,顿使丹青倍精神!奏刀放胆能驰马,凿线收心可拈针。铁笔书法奇绝险,借得春风上青云。”她将刚才写好的书法作品铺好,拿出自己刻的衔章、名章,取出印泥,鲜红的印章在墨色的书法中,那样鲜艳。“我诚挚的祝福,送给自己也送给家人。”拿起作品,滑瑾满意地笑了。

本报记者 姚建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