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它可以克服重重困难;有人说爱的力量是神圣的,它可以抚慰伤口让人精神抖擞。本文的主人翁邓志华和陈慧慧用爱书写着生活,不抛弃、不放弃,脚踏实地共创小康生活。
12月28日,记者来到邓志华和陈慧慧经营的党家楼社区慧惠便利店,约60平米的店里被打点得井然有序,货品的区域也划分得极为合理,店里的生意非常红火。此时的陈慧慧正忙着清点库存,以保证新年时的货源充足。
为争口气 夫妻俩迎难而上
“我们相识于十年前,志华是临汾本地人,而我是洪洞人,当时公婆并不同意我们在一起,可我们宁死不屈服就是要在一起。经过了两年多的挣扎,我俩决定背着行囊自己过。”慧慧腼腆地说道,两年后儿子出生了,可是我们仍没有得到公婆的原谅。”为了生计,也为了争口气,2005年7月1日,陈慧慧和邓志华拿着仅有的1000元钱在党家楼社区开了一家蔬菜零售店。没有一点经验的他们,在首次批发蔬菜时就遇到了“钉子”。
陈慧慧说:我们进回来的一袋子豆角,上面是好的,底部却是坏的。西葫芦更别提了,压根就是不新鲜的。”那天他们伤心地吃不下饭,望着手里皱皱巴巴的几十元钱,能做的就是咽下苦涩的泪水,迎接第二天的太阳。“开始卖菜时就别提挣钱了,就连保本都很难。”陈慧慧说,终于在几个月的摸索后,夫妻二人对蔬菜批发也摸出了门道,凭借着诚信务实、价格低廉的经营之道,短短的半年时间,这个不起眼的蔬菜店成了党家楼社区里生意最红火的一家。
面对困难 咬紧牙关勇向前
生意虽然有了起色,可店铺频繁被盗和不断上涨的房租给他们的生活蒙上了阴影。“2006年前半年,我经常把崭新的一元、五元钱都积累起来,放到了里屋,共计3000多元。有一天我在前面卖菜,竟有人跑到里屋把钱偷走了,这可是我们几个月省吃俭用才攒下的呀。”陈慧慧如是说。如今,提及当年涨房租的事儿,陈慧慧也感叹着,那时候开菜店钱很不宽裕,要缴一年的房租那更是不易。因此,她和房东商议先交一季度的房租,没成想这种按季度交房租却成了涨房租的由头。每到下一季度时,房租都会翻倍的涨价,使得菜店初期的经营举步维艰。
2007年,偶然的机遇,他们在蔬菜店的对面开了一家涮锅店。当时他们分工明确、各挑一担,陈慧慧打理蔬菜店的生意,邓志华经营涮锅店的生意。自此开始,他们的生活也慢慢宽裕了起来。虽说店里偶尔会有亲戚帮忙,可大多数时间他们都是单枪匹马上阵。日子久了,慧慧累得病倒了,蔬菜店的生意也不如从前了。
就此,他们决定舍弃蔬菜店,全心全意共同经营好涮锅店。2009年,自助涮锅成为当时风靡一时的消费新时尚。于是,他们决定推行自助涮锅的模式,一直以来都以“惠”民为经营理念的他们,由于把自助消费的价格定得过低,使得涮锅店的生意收益经常面临亏损,因此只好另寻出路。
2010年11月,邓志华夫妇关闭了涮锅店,转型给我市各大超市供应箱包。可是供应箱包并没有预计的那么顺利,不过在这期间,他们结识了各类副食、用品的供货商,也熟悉了货物的摆放与商品的管理。2012年8月,夫妻俩当机立断结束了箱包的供应,又重新回到党家楼社区开办了现在的便利店。
苦尽甘来 幸福向他们招手
如今,邓志华和陈慧慧过着令很多人羡慕的小康生活,公婆也原谅了他们年少时的冲动。一路走来,他们用真诚面对重重困难,从未退缩过。
在与陈慧慧聊天时,当记者问及这一路走来面对每一次的抉择时她是如何想的?她说:在与志华认识前,我是个卖猪肉的。我从未惧怕过什么,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做好。所以在与志华走过的十年里,不论干什么,我都没有害怕过、畏惧过。对于那些困难,我都把它们当做是人生的磨炼。”交谈中,邓志华和陈慧慧总会笑着说“感恩”二字。他们感谢曾在困难时,亲朋好友们给予自己的帮助,他们也感谢困难时的那些冷言冷语。他们认为,如果不是那些年所经历的挫折,也不会成就他们今日的小康生活。(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