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矛盾和挫折面前,在压力和挑战面前,难不倒、吓不退,虎气十足、强悍干练的马健,在面对普通百姓,面对弱势群体时,却一腔热血,满腹柔情。
从赴任古城到履新邓庄,马健总是要求镇村干部,全力扶持贫困百姓,尽心救助流浪人员,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热情接待上访群众,设法化解矛盾纠纷……
他说,我们是人,不是神,并不是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但只要我们能设身处地的替群众着想,遇事不推脱、不回避,在能力范围内尽心尽力,在权限范围内尽职尽责,群众是会理解的。
“我是老百姓的子弟”
旧时,称赞官员关心老百姓时,常有“爱民如子”这样的描述。马健却说自己是老百姓的子弟。
又是一个忙碌的周一。一位头发花白、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老人来到镇政府大院,轻车熟路的走进了镇长马健的办公室。热情接待、亲切攀谈、好言相劝、笑声朗朗,一幅感人的和谐画面。老人临走时,马健又安排车辆送她回家……这是2010年夏季经常发生在襄汾县古城镇政府的一幕。
这位老人是谁?是马健的亲戚?不,不是。老人是一位连续上访多年的普通百姓。新任镇长马健来古城不久,她就每周来上访,先后找过来十几次,上述的镜头就重演了十几次。
有人对马健多次用车相送的行为不解。马健说,“老太太拄着拐杖,步行七八里路找到镇上,行动不便,送送是应该的。”
2012年1月12日晚8时,马健在侯村、中安平村看望几户群众。妻子打来电话:“在哪?”马健说:“看看老亲戚。”
妻子打趣道:“哟,在古城都有亲戚啦。”
马健哈哈一笑:“老亲戚多着呢。”
仅仅过了一个小时,马健接到电话:有人赴京上访。“老亲戚还没看完,又有了新亲戚。”他叹道,立刻安排人去了解情况。
资料反馈回来:上访户患有精神病,丈夫是上门女婿,原籍河北邯郸。由于上访户经常发病、四处惹事,搅得四邻不安。丈夫实在无法忍受,后来远走他乡到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这位上访户几年来不断闹腾,12岁的儿子都失学了。
马健和大家费尽周折,找到了其女儿、姐妹和丈夫的联系方式。一一打去,女儿、丈夫的手机一直关机。
满脑子想着这事,马健带着深深的疲惫睡去。凌晨,忽然醒来,他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父亲也是河北邯郸人,母亲也是精神病人,被人欺辱、亲人不爱、四处漂泊……这不就是我娘么?这就是我娘啊,儿时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到眼前,他禁不住一阵呜咽。
清晨,他给其丈夫打通电话。从自己的经历说起,以心交心。他说:“老乡,咱们也是缘分。我和你一起照顾好她吧。”对方深受感动。后来,他的女儿打来电话,马健说:“姑娘,千万要把咱妈当人。你不把她当人了,就没人把她当人了。”最后,妥善安置好了病人。
京安村65岁的王妈妈,是众人眼中的“专业上访户”。十几年来,县、市、省直至中央,哪一级都去过。马健与老人沟通情感、深入谈心,一次又一次,用诚恳感动了老人,19年的积怨终于得到化解,老人还要认马健当“干儿”,亲手纳制多双布鞋送给马健。
京安村村委会主任找到马健说:“镇长,老太太跟村里人说认你当了干儿,这咋行?”马健哈哈大笑:“这怕啥?来到古城,我就是古城老百姓的儿子。王老太是古城老百姓,我当然也是她的儿子!”
“在邓庄,没人管的,咱管!”
“马镇长,鱼池村发现流浪者,病重,咋办?”2012年10月26日晚,马健接到了一位同事的电话。
“送医院,费用我们出。”马健不假思索。
旁边有人劝马健:“还是通知民政局合适,都病重了,别把咱沾上。”马健皱起了眉头:“沾上?我不怕被沾上。不管什么人,在邓庄的地盘上就得管。流浪汉也是人,这没人管的咱们更得管。”
“在邓庄,没人管的,咱管!”这句话,马健用行动述说。7月20日,他在邓庄令伯村口发现一名流浪者,立即走过去递上300元钱,并安排村干部将其送走。6月13日,一流浪汉烧了西侯村田里的麦茬,火借风势、险酿大祸,马健带人灭火后,派人找到流浪汉,管吃管喝后遣回原籍。
10月28日12时,马健编发的短信同时到达了邓庄的镇村干部手机上:“无论哪村发现智障人员、流浪人员,不得虐待、驱赶、歧视,一律赠予盘缠礼送出境。弱者更需要我们的同情和帮助,拜托拜托!”
一声“拜托”,寄托了对弱势群体多少关爱。这声“拜托”,凸显了硬汉马健温情的一面。
马健说,他最怕穷者、弱者。
襄汾县组织部干部综合科科长翟军强曾与马健共事十几年,对马健的善举尤为感慨。“那年冬天我们还在一起上班。一天清晨七点多,我和马健还有他妻子一起去县委。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走着走着,马健忽然停车调头,拐向附近的一家劳保用品商店,买了两件棉大衣、棉鞋、厚袜子。追上路边的乞丐母子,只见那两个乞丐蓬头垢面、衣衫单薄,冻得瑟瑟发抖。夫妻两人亲手给那一老一少披上了棉衣。临别之时,他翻遍了身上的口袋,不论块票儿、毛票儿,揉成一把全塞给了老人。马健说,我娘以前也是这样……”事隔多年,翟军强对这一场景记忆犹新。
“我们再苦再难,也要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低保工作务必按程序、按规矩、按时间完成。一是必须让真正困难的群众享受应保尽保。二是必须严格遵守程序。三是必须全程公开,千万不得徇私!事关千万百姓,不得麻痹大意!马健。”2012年9月10日清晨7时01分,这条短信走进邓庄镇镇村干部的手机。
这是马健的态度:善事一定要办好。
低保、养老、爱心煤、街道硬化、村民福利……只要是惠及广大群众,每一项工作马健都当成大事。爱心煤发放时,他严密组织,监督质量;项目征地时,他亲拟《告父老乡亲书》,守护公正;解决矛盾时,他冲进博弈漩涡,多方调解;协调村企纠纷中,他旗帜鲜明,维护群众利益。
2011年,在时任古城镇镇长的马健眼中是个“极重要”的年份,这一年我省提出要两年完成养老保险全覆盖,惠及了千万父老乡亲。在全县推进会上,马健表态:请党放心,请组织放心,一方土地的兴衰,一方百姓的福祉交给我们,谁也不敢懈怠!请父老乡亲们放心,面对一场硬仗,我们不会后退一步。
在全镇动员会上,马健的话掷地有声:我们再苦再难,也要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研究修改表格、学习相关内容、分析工作难点……马健和镇政府一帮人一头扎进工作中去。他们集思广益,制定出许多极具特色的标语:“一年交一百,国家贴一万”;“光景再难过,不在一百元,自己有保险,爹娘国家管”;“人人都怕老来难,党和政府来支援”;“这保险,那保险,养老保险最保险”等20多条。这些标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对统一百姓思想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调查摸底、组织照相、办理登记……到12月份,全镇参保两年的任务一年基本完成,成为全县参保比例最高、用时最短、完成最好的乡镇。
“为什么你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你对百姓爱的深沉”
从古城到邓庄,一幅幅干部群众鱼水情深的场景在真情演绎。
2012年4月25日,马健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马健,县常委会初步研究,你被调整到邓庄镇当镇长!”
犹如一声惊雷,马健愕然了。望着来来往往的镇、村干部,望着熟悉的政府大院,马健悄悄走到一边,流下了热泪。他舍不得这块热土,舍不得这一方百姓,舍不得这一群干部。
他和王宝贝书记一起回到办公室,两人泪眼相对。两年的同舟共济、肝胆相照,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王宝贝说:“老弟,这两年你辛苦了,真辛苦了。邓庄镇是河东工业园区,襄汾的北大门,这是县委信任你啊。凭你的做派,到哪儿都能打出一片天下!可能那里更需要你!”
就要离开古城了,许多镇村干部、企业老总、普通百姓满含热泪、依依不舍。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来了电话,一条又一条深情的短信发送到马健手机上:“为什么你的眼里总是饱含泪水,因为你对百姓爱的深沉。李黎明。”“你为人民操心办实事,日夜辛劳的精神被村民传颂。孙祥林”……
就要离开古城了,马健深入各村与干部、上访户一一道别。在北街村,病重的老支书李合义握着他的手老泪横流,马健拿出一千元塞到老支书手里:“李书记,你多保重!”在京安村,老上访户王妈妈眼含热泪,握住他的手久久不愿放开。他说:“大妈,我调走了,有空再来看您。千万别再跑了,保重身体。”
得知马健调走的消息,曾经的上访户王吉女,“哇”地大哭起来,不断地说:“咋就调了?咋就调了?谁调的?我要找他。”
他再次来到古城革命烈士陵园,把烈酒洒在八位烈士的坟头,洒在八面飘扬的红旗下。“啪”的一声,毅然决然地摔碎瓶子,告别烈士:“烈士们,我走了!”
……
带着沉沉的嘱托、浓浓的爱意,马健赴任邓庄,踏上新的征程。他拿着上访户、特殊户的名单,和镇村干部一起登门造访,公开手机号码,让老百姓有困难、有难题随时跟他联系。
听说小韩村有个年轻人在外打工身亡,他专程上门慰问,请来司法援助,赶赴外地协调;他为小郭村工伤身亡的村民当“靠山”,短时间协调好赔偿事宜;在斛新村,他为了促使项目落地、百姓受惠,请律师协调遗留问题几十次,终于化解。
在党委书记任治中的安排下,邓庄镇开通了社情民意平台。马健和镇村干部共同守护民意,倾听群众呼声,许许多多的百姓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在一直关注、关心着自己。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给我信任、给我重担的党;我拿什么奉献给你,给我力量、给我激情的百姓。”
这就是马健,一位基层干部亲民、爱民、为民的朴素情怀。
(记者 高秀云 柴云祥)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