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贾建林,今年49岁,是汾西县的一名普通农电工,他在电力行业农电工这个岗位,一干就是18年,18年来他和同事们用双脚丈量着汾西县的各个山梁、岭坡、沟河,用真诚的服务温暖着全县用电户的心。这些年他们日常出行维护的10KV线路和35KV的累计总线长超过了83000公里。
5月21日,汾西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2度,一年一度的夏季用电高峰即将来临,早上7时多农电工贾建林背上干粮就出发了,每年到这会儿都是他最忙碌的时节,包括维护线路、检修、应对突发事件等。
说起突发事件,在贾建林的经历中那也算是家常便饭,其中有一次大年夜抢修让他最为难忘。那是2005年的大年三十20时许,他和一个同事值班的时候,突然接到抢修的任务。“由于是过年,各家的用电器和电灯都开了,所以用电量的增大导致部分线路负荷过重,这次是10千伏860线路5台区的一台变压器发生了故障,导致上百户居民在大年夜停电。”贾建林回忆道,这时候正好是大家伙看春节晚会的时间,再说春节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这时候突然停电了,无非让大家扫兴。贾建林赶紧通知其他队友,带上备用设备赶赴事故现场,直至凌晨4时许,终于让故障线路恢复供电。贾建林说,他已经在大年夜值班有12年了,像大年夜这样的抢修电路还是不多见。由于前些年,县里的供电设备差,线路老化严重,这样的事时有发生;不过,最近这几年,由于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的革新,像这样的故障基本不会发生了。
在电力系统工作超过18年的人大有人在,可是在一个岗位上干了18年的人却不为多见。“我已经习惯了,全县的各个线路我都了如指掌,哪一条线路在什么时间段将会发什么‘脾气’我都很了解,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需要我的照顾。”贾建林对全县的供电线路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哪里需要检修,哪里需要维护,哪里会在高峰期容易发生什么故障……18年的经验都会告诉他,该在什么采取社么措施去预防。然而,他对自己的老母亲却亏欠很多。
贾建林8岁的时候,父亲就撇下他们撒手而去。随后的那么些年,他们家全靠母亲一手来打理,把他们姊妹几个拉扯成人,可是在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没能在身边,这是他一生的遗憾。
2008年5月,正是春季检修时间,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电力工人最忙碌的时候,每天基本上是早上带上干粮出去,晚上九、十点才能回家。贾建林说,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陪母亲过一个母亲节,他寻思着,一定要抽时间在母亲节当天给母亲送一朵康乃馨,哄她开心。然而,就在离母亲节还有一个礼拜的时候,母亲却离他而去了,成了他一生都不能弥补的遗憾。
那天,他正在10千伏线路邢家要874线路出班的时候,接到弟弟打来的电话,称母亲病重,叫他赶紧赶回来。但是这条线路的故障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复,在了陷入两难的境况中,他选择了继续修复线路。“当时,我们都劝他赶紧想办法回去,不要以后留下遗憾,可是在老贾沉默了一会后说,干完再回!’。当时,他的精神状况已经无法在高空作业了,大家就让他下到地面作业,直到把这个线路抢修完成后,他才回的家。”贾建林的同班郭奎珍回忆道。
当他赶到家后,母亲已经过世了,母亲到生命的最后也没能看见贾建林赶回来。事后,他在母亲节的那一天专程买了一束康乃馨放到了母亲的坟头。 文/图 记者 郝海军 田志华
责任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