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立功,1927年生于襄汾县黄崖村。1944年,被阎锡山部队抓去当兵;1949年,逃出后在太原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成为华北68军204师611团炮兵2连的一名战士;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1951年10月,在朝鲜战役冲锋中负伤。现居住在襄汾县陶寺乡张再村。
宗立功老人从小家境清贫,刚13岁他就给地主放牛羊,经常挨打不说,还吃不饱饭,后来被阎锡山抓去当兵。“刚开始被抓去时,我才17岁,他们把我安排到炊事班,在阎锡山部队呆了5年。他们对老百姓不是杀就是抢,尤其是抗战胜利后,阎锡山对解放军发起了疯狂地进攻,他们的劣行使我觉得共产党才是自己的亲人。那时候,炊事班常出去采购,我曾多次试图逃跑都没成功。1948年,临汾解放了,我才逃了出来,连夜赶到太原寻找解放军,成为华北68军204师611团炮兵2连的一名战士。领导和战友们像亲人一样关心着我,让我更加懊悔没有早点参加解放军,多打几个国民党。”宗老深陷的眼睛泛起泪光。
“我从没有摸过枪,更没有接触过炮,被分到炮兵连后非常兴奋,只要一有时间就向老战士学习。”宗立功之前没有上过一天学,但他爱学习,好钻研,参军不到半年时间,他就凭娴熟的炮技在班里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八三迫击炮炮炮手,还被战士们称“神炮手”。平时只要有时间,他就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很快便可以读书写字。
解放太原的最后一役,给宗老留下了很深的记忆。1949年4月,由于太原城大北门附近的突破口未能炸开,他所在的68军 突击队在阎军三层火力网的阻击下冲锋到城下,架设云梯强行登城,几次搭起人梯登城都因城墙太高而宣告失败。上午8时晨雾消散,他们所有的炮兵再次集中火力轰炸,终于炸开十几米宽的一条缺口,将红旗插上城头,成为最后一支登上太原城头的攻击部队。“这次牺牲非常大,战友前仆后继,我满腔的怒火都凝聚在发射的每一颗炮弹上。”抗美援朝战役中,美军武器杀伤力较大,但却难不倒英雄的志愿军。1951年11月,一场激烈的战斗在朝鲜三八线打响,那场阻击战斗持续了15天,200名战士最后仅剩30人,宗老也在多次冲锋后英勇负伤。
“您那次伤到哪里了?”记者问道。宗老抬起了左手说,“这只手就是被美军飞机炸伤的,左手的第四、五掌骨中过弹,无名指和小指指今都不能伸展。” 宗老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宝贝—— —一个转业证,心疼地说:“其余的‘抗美援朝徽章’‘抗美援朝纪念章’‘残疾证’等都已丢失,但我能清晰地记得‘抗美援朝纪念章’为铜质,梅花与五角星图案相互交叉组合而成。纪念章的正中镌有毛泽东左侧头像;‘抗美援朝纪念’六个字逆时针方向围绕头像排列,两边是麦穗环绕……”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责任编辑: 卫淇】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