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田同兴走过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既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普普通通的群众,更是一位时代的弄潮儿,是一位创业者、开拓者、服务者和致富者。他爱农机,他爱生他养他的热土,他把发展农机化当做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他在农机化广阔的舞台上演绎着绚丽多彩的人生画面。
在创业的道路上迈步今年58岁的田同兴是襄汾县南贾镇南贾村的一位农民。他聪明好学,思维敏捷,自打小时候起,就爱独自琢磨点什么,鼓捣点什么,尤其对机械类的东西十分偏爱。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对开拖拉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梦想自己能够拥有一台拖拉机。但由于1978年前的特定时代和条件的限制,这个梦想一直未能实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力推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到1983年,他在开拖拉机学业有成的情况下,从村民手中借款7000余元,购买了一台30拖拉机,成为当地经营拖拉机进行农机化生产作业的第一人。由于他勤奋肯干,当年就收入了6000余元。随后,在1986年和1987年,先后更新和增添了两台上海-50拖拉机;1991年又购买了一台背负式收割机,当年收入5万余元。从此,他迈开了成为农机专业户的坚实步履,走上了发展农机化事业的奋斗征程。
在服务的道路上致富田同兴所在的南贾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农民主要靠种田为生。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广大农民在种好田地的同时,从事其他产业的人越来越多,多渠道增收的愿望十分迫切。然而,土地又成为农民割舍不下的一块“心病”。在这种情况下,田同兴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担当起了农机化田间作业的任务。他通过与农民签订种地合同和服务协议,全村6000余亩土地90%以上的农田作业由田同兴用机械来完成。由于机械化程度的显著提高,解放了一大批劳动力,全村有800余人外出务工,有40余户办起了养猪场,年增收达400余万元。由于田同兴机械化的作用,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推动了土地合理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与此同时,田同兴积极参加农机跨区作业,其足迹遍布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年农机化作业纯收入达35万元之多。通过农机化作业服务,率先走上了致富之路。
在开拓的道路上发展多年下来,随着田同兴的收入越来越多,他的农机装备水平不仅大大提高,而且结构合理,多种配套农机具齐全,可以承担田间作业不同模式的需要。目前,他拥有大型拖拉机1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两台,多种配套农机具70余台(件),加上各种农机修理设备,农机固定资产近200万元。为使农机化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他在搞好农机化作业服务的同时,自己承包了300亩土地,搞起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让农民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产中,切身感受到运用农机具和农机化科技带来的好处,使农机化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因此,田同兴的事业越干越大。今年2月份,田同兴吸收本村及邻近4个村的21户农民,办起了同兴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60万元建起了农机大院,集办公、机具存放、培训、维修和安全教育为一体。通过民主选举,田同兴被选为同兴农机合作社社长。目前,同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固定资产达350余万元,其中大型拖拉机27台,大型联合收割机8台,多种配套农机具130余台(件)。从而,田同兴在人生的征程中,实现了由农机户到农机大户再到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的成功之路,成为名符其实的“农机状元大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领头人。
田同兴成功了。他的成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认可。2004年11月,他被襄汾县政府和市政府分别授予“重点农机大户”和“全市农机状元户”称号;2005年10月,他荣获省农林水气劳动竞赛委员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11月,他荣获省劳动竞赛委员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并荣记二等功;2007年被中国农机学会表彰为“全国优秀农机大户”。
而今,田同兴这位在农机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新型农民,正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带领着同兴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们,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地投身于农机化事业,向着更高更强的发展目标迈进。 (通讯员 景国平)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