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前民工解放太原立奇功

2009-09-15 10:45: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六十年后三位战友的合影 


1992年,在临汾市粮食学校光荣离休。“桃园兄弟同年生,十七共考赴晋中;寇家巷里真经取,参加接管太原城。六十来年谋大业,满腔热血献革命;立业成家功已就,光荣离休心更红。”这是一首蕴含了三位老人一生革命历程和真挚友情的律诗,落款有“秦璧祥”的字样。然而,当得知“秦璧祥”并非一人之名,而是秦锐光、张成璧、李致祥三位老人姓名中各挑选一个字的组合落款后,再细细细品味战争年代的份真挚友谊,别有一番滋味。
9月13日,在市粮食学校家属区,记者拜访了诗作者之一、今年已78岁高龄的秦锐光,他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起越敌防线、支援前线的经历时恍若隔日,一幅幅幅硝烟弥漫的场景呈在眼前。
 “男女老少齐动员,支援前线打太原。”1948年10月,解放太原的战斗打响后,喊着响亮的口号,年仅16岁的秦锐光积极报名参加了盂县民工支前大队。
这支由五六百人组成的民工支前大队刚成立不久,秦锐光就随队伍奉命开赴太原以东的罕山中部,从盂家井军用物资站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行进的第二天,大队就遭到了阎军飞机的袭击。“快趴下!”连长一声令下,没有任何战斗经验的他们立刻卧倒在山沟里。“阎军飞机轮番轰炸,非常厉害,很多战友都不幸牺牲了………老人说。大队刚开始行进,就遭遇到如此大的打击,对新成立的队伍着实是个严酷的考验,但他们无暇伤心,爬起来继续前进。
 是时天寒地冻,为支援前线,他们白天休息,晚上行进,顶风雪、战严寒,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和飞机的轰炸,穿越重重重锁线,成功将弹药、粮食、、门板柴草等军用物资运送到一线,确 保了战事的物质基础。
“刚开始穿越敌人封锁往前线运送物资时,我们心里都非常紧张,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一句话,无论面临多大困难,部队打到哪里,我们就把物资送到哪里,这是民工支前大队坚守的承诺。”秦老坚定地说。虽然不是在一线打仗,但民工支前大队的作用举足轻重,他们的任务也异常艰险,随时面临各种突发事件。
一天晚上,民工支前大队正在物资站领取物资时,敌人打来燃烧弹。霎时间,物资站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关键时刻,有人忙乱中向火场外冲,身上的火焰也越来越大。秦锐光却滚倒在地,并大声喊着:“大家趴下,滚着、趴着往外出………”最成功脱险。面对一次次次情,秦锐光都 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化险为夷。
同年12月下旬,前线后勤部命令第一批胜利完成任务的民工返回县城,当队伍进入东西南管、香河至盂县时,沿路挤满了迎接的群众,县长也亲自迎接。返回县城后,县委召开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并将42名烈士的英名写在白布上致礼默哀。
大会上,秦锐光听到晋中区正在招收知识青年参加革命一事,他立即同张成璧、李致祥一起前往裕康号报名。最终三位好友全部通过审核,参加了晋中区贸易干部训练班学习。
1949年4月中旬,军代表马维华、赵谓来 到贸易训练班,并宣布全体师生已被编入太原市军管会贸易接管组,接管阎锡山伪贸易公司。
秦锐光被编入太原贸易接管第一组,学习军管任务、政策、纪律。4月23日下午6时,太原前线司令部发布命令,于24日早5时30分发起总攻,接管组所有同志待令出发。“我一想到能投身到二次解放太原的战斗中,就非常激动,兴奋地一宿没睡着。”秦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24日凌晨,秦锐光和几名同学押着装满干粮、背包、用品、水和药品的车辆,从榆次往太原方向进发。到达太原新南门前,他们停了下来,等待后续的接管人员。当时,伪省政府已被我军攻下,大部队押着俘虏向城外撤。
随着火车不断鸣笛,接管人员随接管部队从新南门西侧爆破口登入太原城。第二天,秦锐光奉命到钟楼街阎锡山裕锦亨银行,胜利完成军管会贸易接管组赋予的接管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秦锐光成为一名“粮食人”,跟粮食打了整整44个春秋的交道。然而解放太原的这段难忘经历,却成为他日后工作和生活的动力。
 

来源:临汾日报晚报版 

 


 

 

  【责任编辑: 卫淇】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