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娃拥有和城里娃同样的学习环境
近些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子女也随之他地就学,再加上家长们看到城里的条件好些,更是使尽力气把孩子转出去。和其他乡下中学一样,文城中学同样陷入了生源不足的困境。生性倔强的王智勇没有气馁,反而从三个年级总共不足百人的农家子弟渴求知识的眼神中变得更加坚定,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农村孩子拥有和城里孩子同样的学习环境!他立即带领校领导班子成员投入工作,东筹西借2.8万元,粉刷了教室、宿舍、灶房,清理了校园周边鸡棚、猪场,添置了图书、仪器、文体器材及办公用品,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2008年暑假,在学校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王智勇以个人名义从信用社贷款3万元,再加上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共筹措资金4.7万余元,为学校配置电脑33台、电视机3台、DVD3台,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培训,多媒体教学、班班通工程全面启动。每天晚上,同学们不出教室就可观看新闻联播,并可随时观看各种爱国影片和教育类节目,开启了吉县农村学校现代化教学的先河。学校还购置了校园广播设备,使寂静的校园从此有了生机。
2009年,县教科局为文城中学争取249万元校舍安全工程项目资金,在原校址上修建教学楼、宿舍楼、灶房、餐厅2000平方米。结合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文城村周边的5所小学并入文城中学,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校舍问题解决了,但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又成了一大难题。他进县城、下临汾,找领导、托关系,跑项目、要资金,千方百计为学校装备了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为学生配备了新桌凳、新床铺,为教师购置了新桌椅,每人配备1台电脑。他的脸庞消瘦了,眼睛熬红了,常常几个星期不回家,在学校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拼命工作,直到有一天在办公室晕倒了,同事们把他送到乡卫生院后,医生检查是劳累过度、营养不足所致,这时他才想起早上忙于工作竟然忘了吃饭。9月份,300余名师生喜迁新校舍,学校办学条件的根本改善,为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奠基了坚实的基础。
让娃娃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注住校生的生活和学习,就是关注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关注教育公平”。具有多年学校领导工作经验的王智勇如是说。他狠抓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到了“五个注重”:注重过程育人,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为依据,狠抓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规范性训练;注重活动育人,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师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注重课堂育人,充分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特别是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注重阵地育人,充分利用黑板报、升旗仪式、文明示范岗、德育基地、橱窗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注重检查指导,组织专门力量,定期深入各班检查指导,总结经验,培养典型,表彰先进,鞭策后进。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文城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变了,不论大小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到“十会”,即会穿衣、会洗漱洗脚、会走路排队、会问候让座、会说普通话、会写规范字、会阅读观察、会学习健体、会助人求助、会劳动环保。学生宿舍干净整洁,床铺整齐,物品摆放有序。
他重视学生食堂工作。调动两个食堂展开竞争,并不定时对饭菜质量进行检查。去年9月份,他考虑到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推行“一颗鸡蛋、二两肉、二两豆腐”工程,家长放心,学生开心。现在,只要提及文城学校,人们总会满意地点头称赞。古贤村村民杜成龙眉飞色舞地说:“咱文城学校就是好,我那臭小子在学校一个学期就变得知书达礼了!”
学生回流是教学质量回升的最佳诠释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办学条件改善后,王智勇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教学工作上。
建章立制,一切依章办事。制度是一切工作的保证,上任之初,王智勇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主持修订并出台了《教学常规考核细则》、《师德考核细则》、《课外活动及奖励细则》、《教学成绩奖惩办法》等23项管理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实施过程中,坚持查、听、看、记、总相结合,采取量化打分,一月一检查,一学期一汇总,一年度一考核,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大家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中。
着眼长远,合理调配教师。他优化组合了教师队伍,通过竞争上岗,将学历高、工作积极主动的教师安排在了教学一线,将其他教师安排在了后勤岗位。为了不让娃娃输在起跑线上,王智勇深思熟虑后,决定一年级语文课和三年级英语课教师全部由专业功底扎实的特岗教师担任,给孩子们学习普通话与英语提供了保障。
加强教研,大兴教改之风。王智勇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理论学习,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同时采取“中青结合,互补共进”的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广泛开展听课、说课、评课等校本研修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开展活动,促进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王智勇十分注重对师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了展示素质教育成果,给广大师生搭建一个提高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他成功举办了首届素质教育成果展示会,展示会囊括了越野赛、各学科知识竞赛、美术物理作品展、谜乐宫、文艺汇演、家长会等6项赛事,在偏远的文城乡乃至全县教育系统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每年举办一届校园艺术节,为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严格考核,及时奖惩兑现。王智勇加大对教师“七认真”工作的考核力度,并且及时奖惩兑现。两年来,在学校因基础设施负债累累的情况下先后挤出3.1万元经费用于奖励教师,奖励幅度之大在吉县农村学校史无前例,教师备受鼓舞,干劲十足。
汗水不会白流,奋斗终有收获。在王智勇的带领下,文城学校的教学质量连年攀升,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中考名列吉县乡镇中学第一,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嘉奖。(本报记者 景秀红 通讯员 张建宏 梁贵成)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