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学锋正在搀扶老人过马路。
交通安全,在常人眼中,是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而交通协管员这一岗位,在常人眼中,也被漠视,认为可有可无。然而,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吉学锋却悟出不同的道理:踏实做自己的工作,用感情去经营自己眼中的“事业”。从最初的每月250元到现在的每月850元,作为一名合同制交通警察,有很多人来了又走了,而吉学锋一坚持就是十年。
初见吉学锋,他正在市区山西师大岗执勤。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变换着手势,红灯快亮时,就吹起口哨举手示意行人止步,绿灯还差两秒时,他一只胳膊侧平举,另一只胳膊不断挥动,示意迅速通过,整套动作流畅又准确。
上岗一分钟,为民六十秒。高峰时段路口交通流量大,吉学锋通过快速移动,才能及时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达到“以动制动”的效果;以嘴勤保持哨声不断。多年的路面执勤执法工作使吉学锋养成了警容整洁、仪表端庄的良好习惯,每天上岗巡逻或执行各项任务之前,他都认真检查警帽、白手套、反光背心是否干净,黑色皮鞋是否光亮。
吉学锋执法不讲情面是大家公认的。在日常执勤执法中见违必纠,纠违必说,实行严格管理、广泛宣传,做到每纠处一起违法行为,就开展一次面对面交通法律知识宣传。一次执勤中,一女司机变道“插车”,在插车时差点和后面的车碰上,吉学锋马上让司机靠边停车。“您好!你刚才变道‘插车’,你知道有多危险吗?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对后面的乘客不负责任。你挣钱也不容易,但是必须写一份检查认识你的错误。”后来,该司机通过找关系来求情,没想到仍被一口回绝:“你把我爹喊来也没用!”然后他又耐心地给她讲法说理,直到她完全接受。从那以后,她再也没违过章。
交警执勤,势必会得罪一些人。“你一个烂临时工,老子明天就让你下岗!”这类的话他听得太多了。一个曾经“招人恨”的交警,到底是什么让人们牢牢记住了他?吉学锋用他自己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到最后司机肯定都会知道,我是为了他们好!”面对不同的心态和诉求,他都坚持以理服人,换位思考,做好说理解释工作。“国家设立交通法的意图就是为了大家的生命安全、道路畅通、有秩序,并不是一定要惩罚谁。人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警告一次,下次基本上不会再犯同样的毛病,起码我执勤的时候是这样。”吉学锋告诉记者,在面对一些违章情况时,站在老百姓、站在违章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执法中坚持人性化执法、艺术化执法,让群众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这就是他的“事业”。
一个人一天要说多少话,嗓子才会哑?一个人一天要站立多少小时,三十出头的年纪会因脊椎变形而需要绑着厚厚的护腰才能正常生活。同行的人,总是来了一拔儿又走了一拔儿,很多人都会笑他傻,守着这份微薄的工资和一份累人的工作;身边的朋友,多次让他辞职一起外出做事,但都被他一一拒绝。曾给吉学锋看病的医生告诉记者,吉学锋的腰要想好起来,就得放弃这份工作。医生这样的判决都没有动摇他对这份工作的执著与热爱。
对工作付出了自己的全部,似乎就意味着对家人会有缺失。吉学锋的妻子王艳芳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儿子和同学在一起谈及外出旅游,当同学讲述着自己去过的名胜古迹时,儿子却很自豪地告诉同学,我爸爸带我去过好多地方,鼓楼广场、滨河路、尧庙……“看着他对工作的热情和执著,我除了理解也没有其他的办法。”王艳芳淡淡地说。
事实正是如此,对交警工作的热爱不知不觉间已深深地浸入到吉学锋生活的角角落落,现在的他,无论是在哪儿,只要看到交通堵塞,就会忍不住上前指手划脚一番。有一次,他好不容易抽出时间陪妻子上街一趟,刚走到市区青狮街口,就碰到一起车祸,眼见着车越堵越多,吉学峰顾不上多想,就对妻子说:“你看着摩托车,等我一会儿。”然后,不等妻子表态,就直奔车祸发生的地方,先是前后跑一圈,和司机们沟通,接着开始有秩序地疏导交通……半个小时后,车辆畅通了,满头大汗的他才回到妻子的身边。看着他一脸内疚的样子,刚才还生着闷气的妻子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嗔怪他道:“你这么干倒底图啥?是有人给你加工资,还是你脑子真有问题?”他说:“习惯了。”
10年交通协管员生涯里,轮换的是季节,不变的是身影。吉学锋的身影也都留在了市民的心里,在老百姓那赚的是口碑。“有你在,我们安全多了!”山西师范大学的很多退休老人每每经过就会向吉学锋竖起大拇指。(记者 工力 文/图)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