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为民的践行者

2010-05-21 09:1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2006年,秦壁村的新农村建设在刘小平和“两委”班子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以蔬菜产业为主导的“一村一品”工程走在了新农村建设的前列,人均收入也从他刚上任时的1932元一路攀升到如今的6000元,增长了两倍多。在他的积极努力和争取下,秦壁村成为全省首批新农村示范村。4000亩的绿色无公害蔬菜获得国家绿色认证,大葱、黄瓜、菜豆、辣椒四类产品注册“秦壁牌”商标,蔬菜批发市场、冷库、蔬菜协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便民服务体系也应运而生,为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丰收提供了坚强的保证。如今的秦壁村以全新的形式“基地+农户+市场”引领着全村的经济发展。每年初,在村支委的领导下,由蔬菜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根据年初与会员签订的购销合同,给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按保护价收购产品,为农户降低了投资风险,缩减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利润。同时,诸多新农村建设成功的经验也告诉他,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走三产相结合的路子,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经济。
村干部、党员和农村实用人才是建设农村各项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在刘小平的倡导和组织下,自2002年起,每年组织部分村干部、党员代表和农村实用人才到北京、华东五市、三元株村、大寨村等地进行魅力新农村实地考察,使他们不断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创造意识和大局意识明显增强。2007年4月,邻县安泽发生森林大火,刘小平接到上级命令,两个小时集合了全村民兵营313人,火速赶往灾区,经过三天三夜的连续作战,圆满完成了任务凯旋而归,受到了各级领导的称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秦壁村民在大是大非面前爱憎分明,2008年“5·12”汶川地震之后,刘小平带头捐款5000元,群众主动捐款5万余元。
为不断提高村民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刘小平和村委一班人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普及推广应用技术。通过技术指导和培训,先进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了95%以上。同时还开展了扭秧歌、唱民歌、打威风锣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结合农民脱贫致富的需求,倡导他们学文化,学技能。利用农闲、节日积极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比赛项目。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逐年加大对教育、卫生的投资,每年对被录取的大学生实行1000元的补助。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使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内容更加丰富。
刘小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业绩树立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他是党的好干部、村民眼中的好村官。在他的带领下,秦壁村民正在康庄大道上前行。

(记者 李晓琳)

来源:临汾日报

 

  【责任编辑: 刘静】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平凡人物写风流

 

下一篇: 为了大地的丰收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