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专利证书。郭璞 摄
这位不屈不挠、不断创造奇迹的老人,就是蒲县人大常委会退休老干部、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高联民。
老人写地书引来不少围观者。郭璞 摄
说起高联民老人,熟悉的人都说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爱学习,悟性又好,吹拉弹唱、书画照像,样样在行。年轻时,他曾做过公社副书记、乡长,搞过宣传工作,最难忘的还是在广播站工作的15年,每天最少工作10个小时,从采访、撰稿到播音,样样都是亲自干,练就了一身的本事。
自从得了股骨头坏死这个难缠的病后,高联民老人不得不提前退休。为了预防老年痴呆症,69岁起他又重拾自己的书法爱好,开始在家里练字。起初写的是小字,写好《三字养生谣》后他准备装裱挂在墙上,没想到儿子说,这些字太小气了,不如写些大字挂在墙上好。从此以后,儿女们买的笔墨纸砚源源不断地送来,老人练字的心劲更大了。他本来就有书法基础,加之勤学苦练,功力日益见长。他的 作品受到亲戚朋友的欢迎,有的干脆把他写的条幅装裱后挂在了自家的墙上。
不畏困难执着前行的人,连上天也会眷顾。73岁那年,高联民老人的股骨头坏死症经过手术治疗,基本痊愈,重新从轮椅上站起来。他经常出去溜达,看当广场上有人写地书,心里十分羡慕,就学了起来。起先老人做了一杆较短的毛笔,在广场上写字,结果被业内人认为弓腰撅臀,姿势不雅,于身体也无裨益。此后,老人加大毛笔的长度,使其高与肘齐,保证了自己书写时笔杆垂直、腰脊直挺。在广场上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指痛、腕痛,肩臂痛,他咬着牙挺过来了。起初只能写5——6分钟就必须休息一下,现在每天写2——3小时也没问题。在经过一年多的苦练之后,不但技艺大进,他研究改进的“强身智能毛笔”更是获得了国家专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除了擅长书法,高联民老人的篆刻作品也很有造诣,尤其是雕刻的伟人图章与真人十分神似。他经常给朋友们制作印章,但从不收取任何报酬。老人说,年轻时就以“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目标,干得再苦再累也内心无憾。老了更是把书法、篆刻作为一种养生之道,能在体会乐趣的同时为大家做点事,他已经心满意足了。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