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生活的更有尊严

2011-04-22 08:2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他从2005年担任镇长、党委书记后,给曲沃县里村、高显和曲村3镇留下一个个历史性的记录:里村镇在全县率先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高显镇冶金工业园区,年上缴税收3.5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3;曲村镇建设施农业大棚500栋,为农民年增收1350万元。
这些变化,都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的名字叫孟海河,一位入党之后就知道奋斗和奉献的新农村建设的忠实实践者。

立足实际,量力而行,新农村建设“不落步”

2005年2月,孟海河当选为县境北部交通要冲的里村镇镇长。里村镇共有15个村,曾一度是全县农业调产的“先锋队”,有过高产小麦、优质西瓜等短暂辉煌,但这些产业都未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摇钱树”,新农村建设基础十分薄弱。
贫困压抑和制约着这里的一切,当然也制约着孟海河。县里的“十一五”发展战略,给他提供了实现思变的条件和舞台。
孟海河上任后,没有盲目“追风赶浪”,而是因地制宜大力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品连村”特色产业,将品牌做精、做细、做大,使农民真正实现了从“土里刨食”到“土里刨金”的梦想。里村、新定、安定等连村形成“万亩红提葡萄园区”,年总产值达到5440万元。朝阳村一个村就发展“朝天椒”1000余亩,实施订单农业,总收入达480万元。文敬村建成“万头养猪园区”,园区户均收入3万元,人均增收1415元……个个“硬招牌”,富裕了大运路沿线村庄的百姓,促进了农村面貌的大改变,发展环境的改善。2007年5月,在实施“户户通”工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由于交通部门资金没有事先到位,工程一度停滞。怎么办?孟海河有个亲戚是水泥厂老板,他多次上门做工作,公事私办,以个人信誉做担保,为农民一次赊下价值200多万元的水泥,使“户户通”如期完工。全镇13个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户户通水泥路,一时成为佳话。投资30多万元修缮了全县最大的敬老院。投资1个多亿的中条山水泥厂落户里村镇石滩村。引进了2200万的土地治理项目。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提速。

以工补农,资源共享,新农村建设“齐步走”

2007年2月,孟海河当选为高显镇镇长。高显镇是全县的工业重镇。中宇、立恒、通才等一批大公司落户高显镇冶金工业园区。年上缴税收3.5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3。
随着一大批钢铁企业在高显的落户,在征地、环保和用工等方面,企业与农民出现紧张关系,经常发生村民堵门堵车的现象。为此,孟海河特意组织100多名村民代表去河北唐山工业园区参观学习,让大家解放思想,开阔眼界,进一步密切村企关系,在理解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高显要富,富在农民。创造出一两个典型是面子工程,要让全镇农民都享受到发展成果才是民心工程。为了让农民收入都有增长,他和驻地企业多次协商,打破“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惯例,在全镇范围内招收工人进厂务工。21个村的18岁-35岁的强壮劳动力5000余人成为专职工人,年收入近亿元。不能进厂的农民,或摆摊设点做个小买卖,或买车拉货跑运输,或在“汾河十里观光带、千亩林下致富田、万亩莲藕致富园”项目区帮工成为专业种植工人,同样鼓足了钱袋子。出现了紧靠厂子的段家、常家、高显等全县有名的富裕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农民收入增长是首要的,但上学、医疗、休闲娱乐更是重要指标。他根据全镇村子相对集中、道路到家到户这两大优势,着眼全局,创新实践“全镇一盘棋、村村路相连、教育保健娱乐资源共享、新农村建设齐步走”的新理念,7个村庄实现道路连村。如今,文化大院、体育场、大舞台、公园等娱乐场所让农民共享,7村小学合并为1所,东西两片建立1个中心卫生院等目标一一实现。农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搞得红红火火,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新农村建设向特色城镇化迈进,笔直整洁的水泥路、文化气息浓郁的农家书屋、幽静雅致的农家小楼,使来这里观光的人们无不啧啧称奇。不论是常家村代表全市参加全省农运会,还是高显村赴省参加省城书法展,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高显镇先后荣获“全国文化艺术名镇、全省文明和谐镇”等多项荣誉。

班子争五好,党员争优秀,新农村建设“后劲足”

2010年8月,孟海河被任命为曲村镇党委书记。曲村镇辖21个行政村,新农村示范村两个,重点推进村13个。新农村建设各村水平参差不起,在全县处于中等水平。
围绕“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从组织上确保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这一课题,他积极探索“以典型带动党建,以党建促进发展,以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要求”之路,党建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农村班子建设上,以新农村建设的壮丽远景鼓励,以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引导,以实现农民增产增收锤炼,使每个班子成员都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自觉当好领头雁,同时,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两定一查三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等为保障体系,增强村党支部建设新农村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截至目前,白中等4个村新建基层组织阵地并投入使用,吉祥等5个村新建“农民书屋”,藏书达万余册,义城等4个村硬化了进村路,方城等3个村正在实施园林绿化。全镇共定实事112件,现已完成63件。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上,积极鼓励农村党员依托万亩大棚园区、千亩葡萄园区等,领办、创办示范棚、示范基地60多个,带动下坞、闻喜庄等4个村发展蔬菜大棚500多栋,占地3000余亩。三张村发展葡萄1200余亩,南容、北容等3村发展“运红宝”红薯近3000亩,总收入达5000余万元,人均增收1100元。新农村建设势头强劲,后劲十足。
在基层一干就是20多年,担任主要领导职务近7年,孟海河把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始终眷恋着的农村,用一颗火热的心践行着“扎根基层、造福一方”的铮铮誓言。当我们问他有何感言,孟海河这样坦陈心声:“当好一个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对于我们乡镇干部而言,更多的是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点面兼顾,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在‘新三农’上作文章,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的‘五个全覆盖’,踏踏实实做好每项工作,新农村建设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通讯员 王建先 焦志强)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