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 在诊疗室蔓延

2011-12-06 09:47: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老人家,您哪里不舒服啊?坐下慢慢说。最近这个部位有什么症状没有……?”记者在市人民医院门诊骨科的诊疗室里,初次与苏江平医生见面。在诊疗室里,不时有病人及家属前来询问病情,每当有病人来时,苏江平总是会对病人嘘寒问暖,然后让病人慢慢坐下,细细询问病情,诊断时亲自动手查看。
苏江平有着和蔼的笑容,谈吐风趣幽默;苏江平还拥有一颗博爱之心,情系患者殚精竭虑,让一位位病人绝处逢生恢复健康,重燃起对生活的希望。2006年从洪洞县外科医院调入市人民医院骨科,成为一名普通的医生。2010年曾获市卫生局“医政医管工作先进个人”及“卫生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先进个人”。

难忘第一例手术
苏江平自毕业后,分配到了洪洞县外科医院上班。第一例外科手术至今让他记忆犹新。当时他救治的第一位病人,是一名被机械碾压的务工人员,手和脚都被机器碾了过去,当被送往医院时,人已经昏迷,全身血肉模糊,伤口在哪里几乎是看不清的。当看到那一幕时,苏江平不知该从哪里着手,但看到病人家属焦急的眼神,他觉得作为医生,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没有理由放弃任何抢救的机会,当即让护士做好手术准备,马上进行手术。他连续工作5个多小时,最终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他虽然很疲惫,但看到家属们放心的表情,瞬间变得轻松很多。

视病人如亲人
“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对病人好,要对病人亲,因为患者有了病心理负担本来就重,你再给他脸色看,他肯定难受。”视病人如亲人,待患者如家人,这是苏江平治病一直遵循的一条标准。
3月8日,从山区来了一位疑难病人,由于病情严重,苏江平建议这位病人立即去太原就诊,话音刚落,透过病人家属的表情,似乎在说,我们已经‘山穷水尽’了,但还要治病,该怎么办呢?苏江平深深地望着病人家属许久许久,对他们说,先不要着急,再想想办法。白天繁忙的工作结束后,晚上刚进家门,苏江平就开始马不停蹄地联系自己在太原医院工作的同学,看看他们能否帮上忙,几经联系、沟通后,苏江平将这位患者的病例在QQ上传给了同学,这一举动让患者家属很是感动。“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帮帮忙。现在我与患者家属也成为了朋友,有事没事,打个电话,问候问候。我认为医患关系是很微妙的事情,在不经意间,就会获得很多很多。”苏江平对记者说。他常对医护人员说:“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医生应该用‘心’为病人治病,处处尊重他们,为他们着想。”

爱心在震区传递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接到上级电话后,日夜兼程,赶往灾区。该院医务人员因工作需要分成西宁和格尔木两组,苏江平被抽调格尔木。由于格尔木海拔2830米,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高原反应,但仍继续坚持战斗在一线,顽强地进行着救助工作。
一个笑容,一声问候,一句安慰,一个细节……在爱心病房里,传递着温情感人的爱心故事。在震区有一名伤员叫达娃卓玛,她是左肱骨开放性骨折被送至石油医院。她丈夫在震中去世,家里剩下一个78岁老母亲和一双正在上学的儿女,大女儿17岁,小儿子13岁,两个孩子学习都很好。苏江平同她女儿交谈中得知,她母亲对父亲去世特别伤心,又对家中没有经济来源感到忧愁,无法保证两个孩子继续上学。听到这些,苏江平内心不能平静,马上联系其他两名医疗队员共同向达娃卓玛家捐款计1000元。(记者 杨文婷)

  【责任编辑: 李甲】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