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改民:用真情彰显真善美

2014-06-04 07:45: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老伴儿,来,擦把脸。”每天清晨,尤改民都会乐呵呵地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伴儿张文兰洗脸、梳头、穿衣服,一个流程下来,70岁的尤改民脸上会微微冒出些许汗来,这样的动作,尤改民已经整整做了21年。

“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转眼间,我们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了,不过,我没有后悔对妻子21年的照顾,因为有她在,我们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在春日的阳光下,尤改民注视着在院中晒太阳的妻子,拉家常地与笔者说道。

从1991年起,结发妻子突发脑溢血卧病在床,7600多个日日夜夜,霍州供电支公司退休职工尤改民一直用自己的肩膀撑起妻子生命的明朗之天,用真情彰显了人间的真善美。

尤改民是霍州市陶唐峪乡桃花渠村人,上世纪70年代,在部队服役的他与邻村精明能干的张文兰结为伉俪。日子虽然清贫却也其乐融融。后来他退役到供电支公司参加工作,日子是越过越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妻子张文兰突发脑溢血昏倒在地。

“她被诊断为脑血栓的那一刻,我感觉天像塌了一样,前半辈子她跟着我吃苦受穷,该享福时却得了这种病。”回想起老伴儿发病时的情形,尤改民的眼睛湿润了。

妻子是在地里收麦子时突然发病的,为了能使妻子尽快恢复健康,尤改民开始到处找专家、寻处方。听说太原一家医院中医理疗效果好,他就每周背着妻子坐火车到太原看病抓药。52个星期,104个来回,风雨无阻。每次回来,他白天熬药,晚上敷药,还天天给妻子按摩。经过一年的治疗,妻子的病情有了好转,能够慢慢行走,做一些简单的家务。

然而,命运却没有把幸福的“橄榄枝”抛向尤改民,1998年夏天,为了使妻子治病更方便一些,尤改民在城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一个晚上,妻子不忍叫醒睡梦中的老尤,悄悄走下床,艰难地向厕所挪去,从床到厕所5米的距离,妻子整整挪了半个小时,还是重重地摔倒在地。当尤改民被一声响动惊醒时,妻子已不省人事,送到医院时被诊断为腿骨骨折。

在医院住了整整一个月,为预防褥疮发生,每隔一个小时尤师傅都要给妻子翻一次身,一天擦洗两次,同病房的病友羡慕不已:“没见过这么细心照顾老婆的好男人,文兰真是好福气啊!”出院后,尤改民每天都会把妻子背到屋外晒太阳。

尤改民的妻子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精干利落,生性要强。尤改民在外服役,工作期间,她一个人在农村老家操持家务,生儿育女,侍奉双亲,里里外外要安排得井井有条,乡里邻间无不交口称赞,从照顾别人到被人照顾,文兰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整晚整晚失眠,好几次尝试着翻身抬腿,都跌落在地上,造成手、腿四次骨折。

现实的一次次打击让文兰丧失了生活的信心,情绪低落,一度以绝食相抵。看着躺在床上忍受病痛折磨的妻子,尤改民深情地说:“别自己折磨自己了,少了你,这个家就不完整了,我和孩子们还需要你。”然而倔强的文兰却不“听话”,尤师傅就变着法子逗她开心,从各个方面关心、关怀。

妻子爱吃清淡,爱吃咸的尤改民就在饭里少放盐;妻子爱吃面,爱吃馒头的尤改民慢慢也喜欢上了面条;妻子爱听评书,尤改民就专门买个小收音机天天陪着她听……

听说绿色能让人心情愉快,尤改民就在院中种上了桃树、杏树、香椿树、樱桃树,还平整出几块菜地,种上豆角、花生、大葱等蔬菜,从春到秋,绿色的树阴、累累的果实,每天生长收获的喜悦,渐渐地文兰脸上有了笑容。

文兰的情绪时好时坏,情绪不好会毫不顾忌地摔扔东西。一次,尤改民刚把一碗热腾腾的荷包蛋面放在妻子的桌前,“啪”妻子连碗带面全部摔在地下。“太凉了怎么吃?”妻子满脸的怒火。尤改民按捺住自己的情绪收拾完地上的东西,转身向外走去,看到丈夫走了,文兰在后面喊了声:“你走吧,走了就别回来了!”一会儿,尤改民端着第二碗荷包蛋面走到妻子面前,半开玩笑地说:“走了,谁伺候你呀。”望着丈夫真诚地笑脸,文兰眼眶湿润了,低下头一口气就吃光了面条。

今年已经70岁的尤改民,见人就乐呵呵的,21年伺候妻子的艰难辛苦,没有磨灭他乐观的性格,反而让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能感染到他的情绪。

“现在我什么也不图,只要她在,就行了。”夕阳西下,晚霞给这个寂静的小院披上了绯红的外衣,绿树斑驳中透露出生命的希望和美好。

通讯员 关莉 程慧慧

     

责任编辑:杨洋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