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46岁的张步云,是临汾市尧都区段店乡东张村人。他回忆道:“刚上班时,尽管我已经做好了吃苦受累的准备,但当拿着铁锹真正站在垃圾堆旁时,那难闻的气味让我立刻用手捂住鼻子嘴巴想转身开溜。”在同事们的耐心劝导下,他硬着头皮,把第一个夜晚坚持下来。回到公寓,躺在床上,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还是决定留下来好好干。
在工作期间遇到下班高峰期,人车拥挤时,张步云从来不争不抢、不大声吼叫,总是先让市民先行,并叮嘱他们小心别碰上垃圾桶、压缩车,以免弄脏衣服。人多时,他就提着垃圾桶不往车里倒,以免那难闻的气味、灰尘影响到市民。直等到人流稀少时才小心翼翼地倒进去,把污染减少到最低。下班归队,他主动帮助司机擦洗检修车辆,为此他深得司机们的喜爱,所有的司机都愿意和他一个班组工作。
有一次,在体育南街的一条胡同口,垃圾车就停在路边,一位市民却提着垃圾桶把垃圾倒在车轮上,张步云见状上前心平气和地说:“同志,下次请倒在车里,希望你能支持我们的工作,好吗?”不曾想,那位市民把桶一放,仰起脖子道:“我想往哪里倒,你管得着吗?”这一句话把张步云哽咽半天说不出话来,他低下头没有多说什么,拿起铁锹把地上的垃圾清扫进车。第二天再次碰见那位市民时,张步云主动迎上去,接过市民的垃圾桶自己倒进去。数日下来,那位市民和张步云成了“哥们”。
“干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干一辈子好事。”对张步云来说,一天两天八辖区内的垃圾清运干净并不难,难的是他多年如一日,不论酷暑还是寒冬,从不误工偷懒,每天如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有回报,他的踏实、认真,得到了五一路、贡院街、体育街居民们的肯定和认同。寒冬时节,街边的商户都招呼他进屋喝杯茶暖和暖和;盛夏之日,还递给他一块毛巾擦擦汗,送上一块西瓜解解渴、消消暑。这普普通通的一句问候,平平凡凡的一点关爱,都足以让张步云感动好久。他觉得他的人生特别有意义,每一天都过得特别充实,他的人生价值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得到体现,得以升华。
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工作做到最好。他很平凡,如繁星一点,他很渺小,如尘沙一粒,却赢得了辖区如此多人的喜欢和关爱。对于褒奖和称赞,张步云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市民的满意就是我的满意、我的幸福、我的笑声。”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