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核心竞争力 今年再上新台阶
——襄汾县“两会”精神解读
2020年预期目标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1%以上和6.5%以上
各项约束性指标力争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今年的政府工作将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围绕核心、对党忠诚
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重
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本
坚持逢一必争、逢冠必夺
办好10件民生实事
★完成河东文体广场建设
★完成赵康、南贾、邓庄、襄陵4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
★完成69个村清洁取暖改造工程
★完成大邓乡、汾城镇、古城镇111户地质灾害搬迁安置
★做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工作
★继续实施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
★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继续为怀孕妇女提供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
★免费送戏下乡20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4000场,寄宿制学校公益电影放映387场
★打造“丁陶技工”品牌,再培训6620人
★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2.8万座
15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复工
襄汾县邓庄镇农业庄园
襄汾县第五小学建设项目
聚焦十大重点工作
聚焦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两个统筹”取得双胜利
新上一条KN95口罩生产线,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口罩等防控物资的本地化生产,切实提高了医疗物资保障能力。
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复学,精准落实分级分区防控措施,派出10个企业帮扶工作组,当好疫情防控“监督员”和复工复产“服务员”。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强化对境外人员和无症状患者的管控,深化“三包”工作机制,继续落实落细居民小区、农村社区网格化管控措施,做到闭环管理、精准管理、标准化管理。
毫不放松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紧紧扭住经济工作重点,持之以恒推进企业达产达效、项目新建续建、招商引资、开发区建设,有效推动零售、餐饮、旅游等服务业复苏回暖,推动经济稳定运行。
聚焦产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加快改造传统产业
钢铁产业:加快实施中升钢铁155吨转炉和100万吨高速线材等项目建设。
焦化产业:用好光大标杆,提高智能化安全环保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治理厂区异味,梯级利用余热,净化回收废水废气,实现高效循环、绿色低碳发展。推进河西煤化工园区建设,引导企业在园区新上6.3米以上大机焦项目,开发人造金刚石、高强度碳纤维、碳材料等精细化高附加值产品。
电力产业:积极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实施国电投100兆瓦风电项目和100兆瓦光伏项目。
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对接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高端装备制造园区标准化厂房,促进铸造产业绿色高效发展。实施华基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博利士纳米级硅溶胶、山西诚华彩色沥青与预制构配件、众隆3600吨保温材料等项目。加强与苏州绿碳、赛鼎工程等公司合作,大力发展碳经济,推进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开发氢能源,制造碳材料,努力打造百亿级新产业。借助“山西药茶”品牌,整合全县菊花、枣叶、蒲公英、槐米等资源,培育药茶精深加工企业,全力打造具有襄汾特色的药茶产业。依托北京至诚网络公司,推进5G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县域内5G网络全覆盖、无盲区。扩大数字技术在知识信息、网络通信、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应用,打造“数字襄汾”。
做强做优民营经济
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建立政府与企业家双向沟通常态机制,扎实开展“政策兑现”“内留外引”活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实施质效提升专项行动,新增“小升规”企业不低于10户,扶持创办小微企业不少于300户,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户以上。鼓励大地华基建材等企业先行先试,建立专业众创空间,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
构建清新型政商关系,依法依规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打造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聚焦积蓄后劲,推动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强化“项目为王”的理念,树立“以结果论英雄、从过程找经验”的鲜明导向,实施好总投资328亿元的三大类80个重点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聚焦激发活力,推动改革开放打开新局面
强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五个一”改革举措和“五减”专项行动。深化市场监管和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统一化、常态化,建立免费帮办、银企代办等服务机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吸引更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来襄设立平台、转化成果。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帮助“壹度众创空间”升级为省级“众创空间”,在农村建立一至两家“星创天地”,力争两家以上企业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聚焦乡村振兴,推动“三农”工作实现新发展
做强特色现代农业
做精特色产业:完成7.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6000亩。壮大食用菌产业,实现日产超80吨规模,努力把襄汾县打造成华北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基地。在西南片区建设一批高标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全面提高生产效益。
做大龙头企业:发挥老关家食品、蓓鲜农业、碧云天生物科技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年底力争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个,实现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
做优农业品牌:强化营销推广,做优做强“尧京葡萄酒”“襄汾烧饼”“丁陶酱菜”“老关家肘子”“襄汾苹果”等特色品牌。
加快发展新兴业态
树立荷花小镇、林乡四季、沁馨园、邓庄农业生态公园、广奇农业、六星缘等标杆,突出打造汾河流域农业产业融合集群。
持续探索“农耕文明+现代农业+特色园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打造一批农业主题公园、休闲观光采摘园、特色风情小镇、田园综合体和高端民宿聚集区,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进一步完善赤邓、中梁、南高、义顺4个省级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规划,全力打造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全程服务、集中实施、专业管理”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打造全市农业生产托管试点县。
聚焦文旅融合,推动三产发展获得新提升
打造研学旅行第一县。按照“1+3+X”模式,加快贾罕中学研学旅行集散地及丁村、陶寺、汾城3个主营地和林乡四季、唐人居、盘道红色小延安、荷花小镇等分营地建设;办好“行走襄汾·研学中国”全国首届研学实践教育目的地论坛和无人机嘉年华,将襄汾县研学营地纳入全国研学旅行体系。
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完成全县3A级景区和星级酒店等涉旅数据上云。打造汾城古镇省级精品智慧旅游景区。完成陶寺遗址博物馆主体和陈展设计,启动主体建设;完成陶寺遗址公园一期准备工作,建成观象台临时展厅,完善循环道路和部分服务节点建设,力争年底投入运营。加快尧京酒庄、丁陶风情街旅游项目建设,创建星原集团工业旅游3A级景区和龙澍峪4A级景区。
聚焦开发区建设,推动园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深化“三化三制”改革
复制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成功经验,在确保县级授权到位的基础上,承接好省市授予开发区的行政审批管理权限,做到“办事不出区”。
推行全程领办代办机制,大幅压减审批时限,开发区一般工业项目实现“全承诺、无审批、拿地即可开工”。
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完善薪酬绩效制度,为开发区高效运转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力提速园区建设
投资3亿元,完成一期占地300亩、面积13.5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建设。
投资9.5亿元,完成现代服务产业园中央大道、公园大道等5条主干道路建设,实现电、路、气、网、暖、供水、排水等“七通一平”。
举办好开发区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依托“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两大平台,完成云鹏制药高新技术企业和十方泽“双创基地”认定。
聚焦三大攻坚战,推动全面小康取得新胜利
决战完胜脱贫攻坚战
确保健康扶贫、“雨露计划”、资产收益扶贫、金融扶贫、社会兜底保障等政策落实到户。严格落实“四个不摘”重大要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完善带贫益贫机制,滚动推进扶贫产业项目建设。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实施提标升级创A行动计划,对达到A类的企业免予错峰,重污染天气可自主减排。
10月底前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
帮助光大焦化制定焦化行业无组织排放企业标准,开展焦化、化工等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
狠抓砖瓦、石灰等行业用电监管系统建设,9月底前纳入统一监管平台。
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河长制”管理,狠抓汾河流域生态治理,常态化进行“清四乱”,确保6月底汾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
加快推进豁都峪城区段河道治理工程,探索开展河流河道河岸综合整治。
开展重点企业土壤污染调查,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开展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范危险废物管理。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有效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加强金融风险源头管控,支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处置化解,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行为,促进金融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扎实开展“平安襄汾”建设和“三零”单位创建,全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聚焦协同发展,推动城乡融合走出新路径
拆除违法违章建筑、拆除不必要的围挡围墙、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让广告下墙、附着物下墙和管线下地;做到停车进位、停车进库和洗车进场,彻底改善城乡面貌,提升城市品位。
推动垃圾收集处置,再建设8个中转站、544个农村垃圾投放收集点。
完成县城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
完成河西新区平安大道、尧风街供热一次管网工程改造建设。
继续做好“四好农村路”剩余建设任务,探索建立“路长制”。
完成陶寺旅游公路下穿南同蒲铁路工程,实施三跨桥维修加固工程,加快临夏线翻修改造和108国道改线工程建设。
完成“水源替代工程”,启动“综合供水项目”,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
新建桥子沟220千伏变电站、荷花小镇110千伏变电站。
完成悦荣园、盛世丁陶等住宅小区建设,完成66户农村危房改造,进一步满足群众住房需求。
聚焦民生改善,推动民生事业取得新成果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新建襄陵镇中心幼儿园,加快第五小学建设,完成县职教中心实训楼建设,实施农村中小学改厕工程。
持续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启动义务教育薄改与能力提升工程。
扎实开展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
加快建设“健康襄汾”
加强县乡医疗机构一体化改革,不断强化医保基金监管。
加快县医院河西新院建设。
积极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
着力推进社保就业
做好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开展“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服务工作。
大力繁荣文体事业
扎实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
完成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加快公共体育场、足球场建设。
工业强县添活力
打造宜居新城
福寿康养老基地
山西光大3A级旅游景区
山西光大焦炉封闭项目
山西万邦兴晟集团
林乡四季
供稿 供图 襄汾县新闻网络中心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