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市召开专题会议
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
10月28日晚,霍州市委书记、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强主持召开霍州全市“十四五”重大项目谋划专题会议,研究谋划储备一批科学技术含量高、产业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优质项目,为“十四五”发展提供强力支撑。霍州及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李青雁、刘国平、张伟兴、张发宁、晋学斌、吕文博、马俊林、张卫东、马魁东、梁冰出席会议,霍州市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和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部、局的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霍州各副市长及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分别就各自分管领域的重大项目谋划情况作了介绍,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就拟纳入省市规划纲要的重大项目谋划情况作了汇报。
李青雁说,霍州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十四五”规划和各部门规划的要求,结合霍州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做到霍州全市“十四五”规划与上级规划、自身发展目标相结合,充分发挥规划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实用性。要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统筹兼顾、相互对接,确保各专项规划之间、各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之间相结合,高标准、高水平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李强说,要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认真探究制约霍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深入了解“十四五”规划执行过程中的基础设施配套需求,大胆设想,稳步推进,切实提高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要强化领导,压实责任,积极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沟通,全面把握最新政策,认真分析研究现状和基础,争取把霍州更多重大项目纳入省市规划;要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按照时限节点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确保霍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荀潇婧)
霍州多举措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11月1日,霍州市委书记李强在太原炬能再生能源供热有限公司霍州分公司换热站检查集中供热工作。
为保证今冬供热工作安全、顺利进行,让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温暖舒适和谐的冬天,11月1日、11月9日,霍州市委书记李强、霍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青雁分别深入太原炬能再生能源供热有限公司霍州分公司,检查集中供热工作。太原炬能再生能源供热有限公司霍州分公司周密安排部署,进行供热事故应急演练,11月4日,供热管网意外爆裂,他们及时抢修,于11月5日提前十天向霍州全市用户供暖。
李强说,要加强对供热设备运行及管网维护的监测,提前制定预案,一旦发现问题,能够迅速组织进行检修、维护,争取在第一时间解决。要优化便民服务,畅通市民诉求渠道,热情高效服务,健全智能供暖监控系统,充分发挥公众号等作用,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李青雁强调,要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管网排查,加强关键环节和设备检修,确保供热操作规范、安全、稳定;要强化换热站用电安全,制定安全运行各类预案,确保换热机组和补水区域的用电安全。
据了解,太原炬能再生能源供热有限公司霍州分公司为确保2019年-2020年采暖季安全平稳良好的运行,他们在集中供热工程建设、设施和管网检修维护、热源保障等方面进行周密的安排部署,投资3700万元,敷设供热管网8.78公里,改造10公里,规划建设换热站7座,新增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对霍州城区80余座换热站及一次供热管理网进行了全面的检修、维护;安排专人与兆光电厂沟通签订合同保证热源;依据霍州市住建局安全生产工作要求,制定了安全生产检查方案,成立了安全管理机构;完善了2020年供热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抢险队伍,于6月、10月分别组织全员进行了供热事故应急演练;对于持有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特困人员供养证的人员和养老院、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一律按2018年调整前的居民集中供热价格执行。
太原炬能再生能源供热有限公司霍州分公司负责霍州市城区及周边地区集中供热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使用霍州市兆光发电厂2×300MW热电联产机组作为热源向城市供热。截至目前,累计建设并投运换热站102座,敷设一、二次供热管网超过200公里,供热面积800余万㎡,热用户超6万户。在霍州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该公司提前供暖,并在明年3月15日供暖季结束后,如气温偏低,将继续延长供暖时间,并免除延长时间的供暖费用。
“李书记、李市长非常重视我们冬季的采暖,尤其今年提前十天送暖,我们是家里暖和,心里更暖。”家住霍州鼓楼东街的张女士说。(记者 曹哲奇)
霍州州里街
特色美食文化打卡地
成都有锦里,霍州有州里。11月5日,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展示馆、市直属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扶贫超市、霍州宴、广雅农业、霍州三弦书分别和霍州市州里街开发商签订入驻协议,共同打造美食文化街。霍州市委书记李强见证了签约仪式。
州里街项目总建设面积68500.27平方米,总用地面积22259.67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0472.72平方米,商业建筑面积18533平方米,配置近300个地下停车位。该街道的古建筑风格与州署衙门遥相呼应,具有浓郁的城市底蕴和文化氛围。在这条街上,浓缩了霍州生活的精华:有三弦书、特色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古霍文化和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李强说,租金上采取企业让一部分、政府贴一部分、商户出一部分的原则,让霍州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顶级的名优特小吃进驻州里街。让州里街成为霍州的名片、城市的客厅、外地游客必来的网红打卡地。(王剑峰)
图说霍州
以身作则,积极配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11月3日,霍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青雁以普通市民身份接受人口普查登记。
10月30日,霍州市人民医院被授予“山西道路交通事故重伤员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医院(C级)” 牌匾。
11月3日,霍州市举行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核酸检测实战演练。
乡村蝶变四部曲
——霍州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纪实
霍州市辛置镇下马洼村
一个个各具魅力的“美丽乡村”,一排排鳞次栉比的现代民居,一条条笔直通畅的柏油马路,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休闲广场、健身器材、垃圾箱等设施一应俱全……初冬时节,步入霍州,到处是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乡村美景中,传递的是全面振兴的强劲律动。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霍州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以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导向,以乡村规划为龙头,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粪污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全面科学统筹、细化政策措施、强化工作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得到进一步提高,“净美”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
美丽宜居奏出“交响曲”
通村道路宽又净,农家院里笑声多,绿树成荫花飘香……走进该市李曹镇秦家岭村,村中渠水清澈见底,涓涓流水声让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各种绿植树木和溪水交相辉映,村中美景尽收眼底。
“以前,村民集体观念差、公德意识薄弱,只管自家庭院收拾得干干净净,不顾全村整体形象,把柴火、石料、沙子等堆放在门外,有的村民干脆把脏水直接倒在了大路上,导致大街小巷通行受阻、垃圾遍地,低洼处污水横流,让左邻右舍苦不堪言。”村民王丽霞直言不讳,而如今,这一切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景观树错落其间。
秦家岭村位于七里峪风景区旅游路沿线,近年来,该村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得到全体村民的一致支持和好评,干群合力对村境内所有的旧垃圾进行了清理,墙壁进行了粉刷,栽花种草绿化美化街道,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村民们改变陈规陋习,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之花在秦家岭村绽放。
该市立足实际,打造城郊融合、文化旅游、休闲养生、农耕体验、绿色生态等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模式的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1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按照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合理搭配、高低错落、疏密相间的绿化方式,依托新农村片区绿化工程、霍州市段曹路补植补栽绿化工程、上霍线旅游路升级改造工程、村庄绿化工程,2018年至2020年累计投资237.3147万元,实现全市村庄绿化全覆盖。
在农村环境整治中,该市清理乱堆乱放、乱排乱倒,消除房前屋后的粪便堆、杂物堆,不断净化道路两侧、庭院内外环境,美化公共空间,实现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街头巷尾干净通畅、房前屋后整齐清洁。整治行动中共出动18000余人次,各种机械车辆9000余台次,累计清理农村积存垃圾50000余立方米,处理整修残垣断壁120余处,清理“四堆”3500余处,墙体立面粉刷11万平方米,刷白套红树木80000余株,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目前,农村自来水供应覆盖率达90%以上,实施煤改气4000余户、煤改电2000余户,集中供热能力已覆盖辛置镇区。
街道整洁,路灯整齐,文化广场优美典雅,古代民居瑰宝朱家大院与现代化的农民新居交相辉映,村民怡然自乐……在霍州市退沙办许村,一股新风扑面而来。许村2014年11月入选国家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4月入选国家第七批历史文化名村。该市积极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通过积极组织申报,退沙街道办退沙村、大张镇贾村、三教乡库拔村等3个村也通过相关部门审核,于2019年6月公布为国家传统村落,目前已完成规划编制。
在“村村通”工程实施完成的基础上,该市继续提高村庄道路硬化覆盖率,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18年“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窄路基路面改造75公里、畅返不畅整治7.7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5公里。2019年“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窄路基路面改造12公里;畅返不畅整治13公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安装护栏67.6公里;农村公路养护提质改造95.599公里;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3.8公里;林场道路硬化0.1公里。2020年“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窄路基路面改造22公里,养护提质工程173余公里,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安装护栏20公里,霍州市上霍线七里峪至尉候路段工程16.221公里。该市所有行政村村内主要道路已全部硬化,硬化比例达100%。同时,进一步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建设,在主要街道两侧和公共活动场推广节能照明设施,提高村庄公共照明使用效率。
垃圾治理奏响“协奏曲”
在该市辛置镇下马洼村村民梁爱国家,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厨房内看不到乱堆的柴草,卫生间瓷砖泛着亮光,看不到任何污渍。村民梁爱国坦言:“村里制定了文明卫生公约,倡导‘门前三包’,垃圾入桶入箱,再由专人运走,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更漂亮了,生活得也更舒心了。”
通过对市域内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的分析研判,该市确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的试点村,并有针对性地在全市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提高农村群众的垃圾分类处置意识,营造垃圾分类开展氛围。同时,为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的科学处置工作,做好垃圾分类的基础性工作,该市在退沙办退沙村北选址建设一个处理规模为30t/d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目前已完成土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立项、地质勘查、设计招标和初步设计编制等工作,现正在办理用地手续和基础开挖。
该市因地制宜,建立实行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三级农村垃圾处理方式,加强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提高农村生活垃圾转运能力。该市辖12个乡(镇)、街道办,139个行政村,共配备村保洁人员503名,箱体式垃圾车226辆,6个垃圾压缩箱及2辆垃圾转运车。目前已建成垃圾中转站2座,全部采用固定式中转站转用模式。截至2019年年底,该市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整治率达到100%,整治后责任主体明确,管理维护到位,改变了城乡脏乱差状况,确保不会出现垃圾污染大转移和新增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现象。
与此同时,不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严禁秸秆焚烧,增加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采取果园秸秆覆盖新技术、探索秸秆原料化新思路等途径,拓宽秸秆利用渠道,提高综合利用率,今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宣传和引导农户应用可降解地膜,加快推广农田残膜机械回收技术,农膜的回收率达到了60%。健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其中粪污处理设施规达标且正常使用的有38家,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约为88.33%,配套率100%。
污水治理奏亮“进行曲”
“村里建起了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实现了达标排放,再也不担心河里的水质变黑发臭了!”该市退沙办许村村民朱小娃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许村,一座微型污水处理站分外显眼。记者看到,从村里集中收纳的生活污水,经过格栅井、调节池及厌氧池等环节处理后,流经出水口的水质犹如洁净水一般清澈明亮,实现了达标排放。
2018年,该市将有条件接入市政污水收集管网的南庄村、红崖堡村、南沟村、赤峪村、龙口村、南坛村等村庄全部接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投资4500余万元,建设完成污水处理站9座,加强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扩大全市污水机制处理覆盖范围。2019年,开始实施包括汾河及其6条支流沿岸共21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霍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服务人口约4.5万人。
该市健全河长制工作体系,建立三级河长体系,设立县级河长10名,乡级河长51名,村级河长75名,“双河长助理”36名,实现境内河流全覆盖。设立河长公示牌,完善工作制度,印发《霍州市河长工作管理办法》和《霍州市巡河员管理办法》,建立各级河长巡河制度要求和村级巡河员管理制度办法。健全河长制各成员单位工作制度体系,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推进任务,健全工作协调、通报、报告等联席制度,确保全市河长制工作扎实推进。
为了加强水资源和河域岸线管理与保护,该市严格实行“一河一策”,聘请专门机构,加强调查研究,推进科学施治,完成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7条河流的《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和《一河一档》编制工作;开展河道确权定界,聘请水利专业机构,完成了南涧河、北洞河、李曹河、辛置河、姚村河、西涧河136公里主河道确权定界工作;实施清河专项行动,连续三年组织实施河道“清四乱”专项行动,对7条河道“四乱”行为、倾倒垃圾、私自田垦以及河道淤积、河道环境胜乱差等现象进行综合清理整治;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对河道进行常态化巡察,严厉打击采砂行为,按照“两断三清”要求,该取缔的坚决取缔,该拆除的坚决拆除;强化水质监测,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坡奉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行”三条红线,每月对河道入河排污口水质连续监测,为有效管理河道提供了理论和决策依据。
“厕所革命”奏好“变奏曲”
在该市大张镇大张村村民乔爱琴家的院角,一座新建成的水冲式厕所让她格外满意。厕所墙面和地面都铺着白底蓝花的瓷砖,一尘不染,水箱、坐便器一应俱全。在临近马路的一面墙上,开有一个小窗口,微风透过纱窗阵阵袭来,毫无异味,厕所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净整洁。
“以前的旧厕所条件差,蚊蝇乱飞,现在党的政策好,让咱们老百姓也用上了方便清洁的水冲式厕所。”60岁的乔爱琴满脸笑容。她说:“你看我这个厕所怎么样,跟城里的厕所没有什么两样吧?我们村里好多人家都改造成这样的了,又干净又整洁,一点臭味都没有。”
“小厕所”带来了“大文明”。改的是厕所,变的是观念。农村改厕改变了村民落后的卫生观念,改出了农村群众的新生活,也树立了文明新风。谈及农村改厕,村民乔爱琴感触颇深。她说:“改厕之前,总觉得自己是农村人,没那么讲究,也没法讲究。现在看着厕所都那么干净,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自然就搞好了,原来农村也可以跟城里一样卫生。”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近年来,霍州市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因地制宜,搞好规划,注重实效,倾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同时,该市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村广播、微信、标语、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村改厕对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作用,向群众讲解政府对于农村改厕的补贴政策,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了群众改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改”为“我要改”,营造了农村改厕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该市农村卫生厕所改造16880座,涉及12个乡镇、办事处,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完成省市目标任务。三年来,共新建改造农村公共厕所9座,完成9处养殖基地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
如今的霍州乡村,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记者 范韶华
图片由霍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